种情况下,常浩南也不可能再什么。
更何况,仪式也就正式开始了。
最开始,自然是例行的开幕词、奏唱国歌以及领导讲话。
好在这个会预计内容极多,为了赶在晚饭之前开完,所以这些冗杂的流程都被尽力压缩,很快就进入了所有人都期待的颁奖环节。
最先进行的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每种奖项的二等奖都有十几二十项,如果一个个上去领,那这会开一整都很悬能开完。
而且颁奖领导恐怕也要累死在台上。
所以二等奖这个环节,是以五人一组的形式宣布并上台的。
实际上,由于奖项都是申报制,加上大家作为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水平多少也有点ac数,因此大多数人来之前,其实就能猜到自己到底拿了什么奖。
悬念只是在少数人身上。
比如常浩南。
……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中,除了项目本身的技术含量之外,还要考虑成果对于国家的贡献。
就导致二等奖里面的不少项目,听上去都有点相似。
比如某一批集中上去的五个,分别是“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早熟优质多产水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矮秆早熟多抗优质中筋麦品种”、“高产多抗节水型麦新品种”……
要论技术,基本就是同一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复刻。
但对于农业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却是实打实的。
二等奖里面,并没有常浩南熟悉的面孔出现。
毕竟,他参与的几个项目,都不太可能被踢到二等奖的范畴里面。
一等奖的名额,就要少上很多了。
最多也就是3-5项之间。
前两个上台的不出意外是杨奉畑和阎忠诚。
《歼8c改进型战斗机》、《涡喷xx航空发动机》
“这么看,老杨今年的院士肯定是稳了,老闫的话……可能还得等两年,不过问题应该也不太大……”
刘振响在常浩南旁边声分析道。
但是很快,他就在主要完成饶名单里看到了亮点。
常浩南的名字排在第一(第一完成去独列出),而且出现了两次……
当然,第二项涡喷14名单里的人名做了部分隐去处理。
但刘振响作为业内人士,自然知道那个常xx肯定是常浩南。
“常啊,你这次的戏份不少啊……”
常浩南摇摇头。
甚至还不止呢……
一等奖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