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那样,更加直观地展示水声设备捕捉到的环境数据。
另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是,之前为了更好地搜集水声学数据,冬潮号是以艇艏正面对准两艘驱逐舰,如今这个尴尬的体位让它很难进行撤退。
但体积巨大的核潜艇在水深相对较浅的东海很难施展开来。
“至于如果找到对方要怎么办……”
根据声呐分析出的结果,声源位置应该还在大约15海里之外。
实际上,这些数据他之前就听航空部门的人起来过。
“等那两架直升机交接任务的时候,我们先把艇艏方向调转90°,再等到第二架直升机回去,他们就会出现一个搜潜的空窗期,我们到那个时候全速离开即可。”
冬潮号的蓄电池可以支持潜艇以22节的水下航速航行超过一个时,得益于优秀的外形设计和低噪螺旋桨,在使用蓄电池的情况下,这艘潜艇可以保证极高的安静性。
足够离开这片相对危险的海域范围了。
早川冷静的发言让整个指挥舱重新恢复镇定有序的气氛。
虽然一般来,潜艇在舰机协作的反潜模式面前没什么反抗能力,但90年代的日本海自在技术水平上超过华夏海军实在太多,打个平手似乎也……
不是不可想象。
更加让冬潮号上艇员们振奋的是,早川对于时机的把控非常准确。
在一次明显长于以往的声呐探测间隔中,潜艇总算完成了一个艰难的90°转向。
接下来,就只要等到第二架直升机的燃料耗尽,出现下一个时间窗口了。
……
应该,早川洋二的计划在纸面上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刚刚才离开的第一架直升机,在对自己展开追踪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搜潜作业。
所以,在节奏把控上出了一些问题……
“艇长,已经20分钟过去了,那架直升机怎么……一点撤湍意思都没有?”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刚刚才恢复了镇定的指挥舱又重新紧张起来。
在扩展螺旋线的搜潜模式下,如今直升机的位置,已经距离他们只有10海里左右了。
吊放声呐在原理上对目标方向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如果只有一架直升机进行搜潜的话,即便用主动模式发现了目标的距离,也往往需要多次测定才能最终确定具体位置。
但10海里,实在是有点太近了。
就连早川自己,也逐渐开始怀疑刚刚的判断。
“艇长,再这样下去的话,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