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客机的时候,因为航空工业集团的军工属性而带来的一些不必要麻烦。
而一起出现在舷梯下面的,甚至还包括提前过来的科工委副主任张洪飚。
“浩南同志。”
二人握了握手:
“我到科工委就任之前,就已经听过不少你的事迹了。”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张洪飚倒是表现的很热情:
“这次我还是特地找丁主任打了申请,否则啊,这个代表科工委参加仪式的机会,还轮不到我嘞。”
张洪飚是上个月大会开完之后,接替到年龄退休的张东旭进入的科工委,负责军民融合产业这块的事情。
所以沪飞还有国产客机项目,其实就是他的主管范围。
只不过这么一番话术下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显然熟络起来了不少。
其实要论级别,张洪飚还是要比常浩南高上半级。
不过,一来是后者的情况显然不能以常理论断。
二来,张洪飚跟科工委其它副主任不同,是没有军职的。
也是科工委第一位没挂衔的领导班子成员。
以常浩南的视角,自然能猜到这是上级已经开始有意去除科工委的涉军色彩,为下一步的转型做铺垫。
但对于张洪飚本人来,他肯定还是担心自己的工作不好开展。
所以跟常浩南这个同样没有衔的骨干部下搞好关系,绝对没有坏处。
几人一番寒暄过后,便沿着红毯走向远处的总装车间。
而这条路,显然是专门设计过的。
因为中间恰好会经过大场机场的一个地标——
恰好在20年前首飞的运10原型机。
这架飞机原本停在稍靠厂区外围的地方,显然也是为了今的仪式而特地转移过来的。不过,安排的好。
张洪飚和常浩南一起在旁边驻足。
后者抬头看了看这架已经因为风吹日晒而显得有些破旧的飞机,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只不过,现在张洪飚就在旁边。
对方要是不点什么的话,常浩南也不太好开口。
而张洪飚的配合也恰到好处:
“对于咱们来,运10,应该算是个教训。”
“是啊……”
常浩南回答道:
“技术水平不足,这属于客观上的能力问题,但解散技术团队、封存技术资料,甚至后来还把资料给弄丢了……这就是思想问题了。”
运10的研发并不是科工委主持的,二人diss起来自然毫无心理负担。
而跟在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