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常浩南是准备在家里等着,看大新闻会不会真的在那来临的。
然而好巧不巧,9月11日下午,科工委组织了一场关于航产业发展的座谈会。
其实原本来,这事应该和航空动力集团没有任何关系才对。
但常浩南却还是作为资源二号\/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更重要的,火炬集团总经理,被单独邀请出席。
那就没办法了。
座谈会这种东西,在形式上比较随意。
对于绝大部分与会者来,甚至无需提前特别准备。
包括常浩南自己,也是前一才临时得到的通知,有可能需要他汇报火炬集团的工作情况以及未来规划。
但这一次座谈会,级别却很高。
除了丁高恒以及三位副主任悉数出席以外,甚至还有总管科技领域发展的上级领导。
常浩南作为一家二级央企的副职,甚至都成了出席人员中级别最低的存在。
只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他还是被安排到了会议桌相对靠前的位置。
考虑到会议主题与航相关,自然是由目前仍然兼任国家航局局长的栾文杰来主持。
当然,这种内部会议,又不是务虚会,其实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主持人”。
栾文杰只能算是第一个发言而已。
在寥寥数语的开场白之后,他先是快速总结了过去几个月来华夏在航领域取得的成绩,重中之重自然是年初成功发射的神州二号飞船。
1999年末发射的神舟一号,本质上只能算作“原型机”,为了保证首发节点,因此还有不少设备和系统没能安装上去。
但从神舟二号开始,就是技术状态完整、实际上已经具备载人飞行能力的全状态飞船了。
此后一直到真正载饶神舟五号,都只有载荷层面的调整。
因此,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常浩南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过,出乎他的预料的是,这部分内容的篇幅竟然还是很短。
“关于载人航工程的进展,以及探月项目的立项准备工作,航局已经向上级提交了专门的报告,因此,不作为我们本次会议的重点。”
还没等常浩南怎么反应过来,栾文杰就直接进入了一段总结,然后话锋一转:
“接下来,我将汇报一下关于目前尚未实现的规划部分……”
“首先是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射,但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研发受阻的海洋一号试验卫星,目前已经通过部分国产替代加部分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