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新学的学生!启蒙学堂理应放在我上宜县!”
“……”
李承乾用力的揉了揉耳朵,一脸无奈的看着这些县令们。
四周的大臣们,则是乐呵呵的抱臂旁观。
这种争吵的景象,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只不过从往日的诸多大臣们的争吵,变成了现在的县令们。
大家都想要在自己的县城内,安置一个学堂,自然争执不下。
李承乾看了看房玄龄三人,他们一个个乐呵呵的,不做任何表态。
“好了好了。”
李承乾无奈的摆了摆手,“大家都别吵了,安静一点。”
一个个县令们,纷纷收声,却仍就是一个个目光敌视的看着对方。
“孤觉得周县令说的没错。”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道,“新丰县先后培养出了诸多可塑之才,这是有目共睹的政绩。”
“孤也知道,其余各位县令们,也都先后广施教化,注重教育。”
“但学堂只有那么多,如何分配,终究是个麻烦。”
“所以,孤觉得,此次倒不如以各县历年来的学子数量为准,前七名县城,可得学堂一座。”
周游:“太子英明!”
赵存志:“太子英明!”
眼见周游与赵存志都表态了,余下的县令们虽然不爽,却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是,现在没有,后面会不会有?
“启禀太子殿下,臣有一事求解。”
“郑县令请说。”
“太子提议,命国库出资工部修筑,期间,也曾对商人士绅给予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出资修建学堂。”
郑县令沉吟道:“如今,十六座学堂已经划分完毕,那我等没有学堂的县城,是否可以自行筹资修建?”
李承乾刚要点头,却是想到了什么,缓声道:“郑县令有此想法,孤深感欣慰。”
“若是人人都能有郑县令这般,我大唐未来必定人才济济。”
郑县令脸上露出了笑容,李承乾继续道:“但是,修建学堂一事,是好事,可不能便成了坏事。”
“无论是郑县令还是各位县令,想要自行筹资修建学堂没有问题,但所筹到的银钱,必须来历清楚,且上报朝廷!”
“经过朝廷安排的官员亲自核查之后,方才可以再行修建。”
“谢太子殿下!”
郑县令躬身道:“臣明白了,他日筹措了银两后,必第一时间将账本送来长安城,请太子定夺!”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
“当然,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