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超觉得,他还是低估了,苏尘和李承乾之间的关系!
如若到时候李承乾当真坐在了那个位置上,苏尘必将是权倾朝野,堪比霍家两兄弟。
武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文可治理江山,辅佐万世基业。
看完了书信后,苏尘随手就把书信丢进了火炉中。
“哎哎哎,苏兄,你这是作甚。”
赵节挥了挥袖袍,驱散面前的烟雾,“这可是我了不少银子买的上等木炭,你这一弄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苏尘愣了一下,目光看向了火炉。
“苏兄?”
见苏尘盯着火炉不言语,赵节感绝像是说错了话,急忙找补,“其实也用不了几两银子,苏兄你不必如此。”
李承乾几人,也是怪异的看着苏尘。
苏尘笑了笑,“大家不必紧张,只是方才赵节的话,给我提了个醒。”
“提醒?”
“提醒你什么了?”李承乾等人一脸好奇。
不过就是个火炉,一些上等木炭罢了,这能有什么提醒?
苏尘笑盈盈的拿起了酒杯,“太子可还记得我们的衣计划?”
李承乾点点头,“此乃造福大唐百姓的大事。”
苏尘指了指面前的火炉,“这个也是。”
火炉?
众人皱眉思索。
薛元超看了看苏尘,又看了看火炉,这东西冬日取暖,自然是效果极好。
但是……
“苏公子,民间百姓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购买木炭。”
薛元超轻声道,“即便是他们有时间进山捡柴火,那也需要他人的同意。”
世人皆以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实则不然。
大唐境内的任何山林,不是朝廷掌控着,就是在那些世家豪门,士绅富商的手中。
寻常人想要进山都需要他们的同意,更何况是进山砍柴,捡柴火呢?
如若不然,一旦被发现了,轻则毒打一顿,收走所有的柴火,重则扭送衙门,服役数年,甚至客死异乡。
白居易就曾以卖炭翁的视角,阐述木炭制作的不易与卖炭人的困境。
苏尘点点头,“这个我明白。”
“不过我说的不是木炭而是火炉,不用木柴的火炉。”
“不用木柴的火炉?”
李承乾等人面面相觑,“世上有不用木柴的火炉?”
“当然有!”
苏尘笑了笑,“所以我说,是赵兄提醒了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