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就已经相比较其他的厂商,良心了许多。
其他的企业,就算是三桑,诺基亚这样的大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在批发价和回款上,是尽力地压榨渠道商。
这就导致,偶有爆款。
但是赚的钱,还不够货款积压要打折亏损的多。
渠道商,也处于那种微赚的状态之下。
所以,渠道商为了赚钱,各种扎绑,各种做黄牛,串货等手段,都弄了出来,最后损失的,其实是品牌本身。
而这些品牌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吗?
意识到了!
但是每个环节的利益盘枝错节,就算品牌方有心改变这一点,也是无力回天了!
毕竟,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守旧的既得利益者以“百万漕工”要挟改革派。
你这个大范围的改革的方案是很好,但是呢,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所以还是不要动了吧!
只有像高怀钧这种新生品牌的实控人,而且该品牌还未上市,公司没有董事会的掣肘,才能搞出这种损坏眼前利益,但是获取未来利益的大动作!
他,宁愿减少部分浑水摸鱼的辣鸡渠道商,回吐一些利益出来,也要把游戏规则确定下来,渠道商数量再缓缓增长。
因此,这个时候林云深的一番话,现场留下来的这群人,都属于电子科技行业的老江湖。
他们细思片刻之后,对于高怀钧所说的内容,全部都兴奋了起来!
开店这件事就是小马过河,到底是深是浅,站在岸上讨论半天都不会有结果,只有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之后,自然就会清楚。
过往十多年,这群人是大浪淘沙的幸存者,他们在市场的大河里摸过了高瓴科技的石头,也摸过了其他品牌的石头。
比起网上那些只会通过si(sell in:厂商向渠道出货阶段)数据夸夸其谈的键盘评论家,在so(sell out:终端经销商卖货给用户)环节身经百战的陈生,显然才是真正了解深浅的那个。
一些渠道商除了高瓴科技的渠道授权店以外,也是尝试性地新开过其他两个品牌的专卖店。
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新门店成所谓的“试错成本”,最终亏损200多万,全部关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前开的高瓴科技店,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虽然由于产品小众,利润不是很高,但却还是保持着稳定的正向现金流。
“上新”变成“伤心”后,这群渠道商用真金白银的代价换来一个有点痛的领悟。
那就是——高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