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朝廷真的调集大批兵力来围剿,东边道义军怕是坚持不了太久。
既然清廷主动提出议和,倒也是个机会。
只是这谈判的条件,具体应该怎么提,需要仔细斟酌。
不管什么时候,真正乐意打仗的人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过安安稳稳的生活。
所以众人商议到最后,还是同意了先谈判,提出条件慢慢谈,正好大军也可以趁机喘口气歇一歇。
经过众人的商议之后,提出了这么几个条件。
第一个沙俄必须退兵,签订条约撤离东北,第二个必须严惩卖国贼增祺。
第三个,曲绍扬狮子大开口,要东三省总督的位置。
而且现有定边军,不得打散,要全部保留,归他调遣。
谈判嘛,条件当然要往高了提,得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难不成费劲巴拉起义一回,就要个东边道道台?或者东边道镇守使?那这一年的仗可真就白打了,太没意思。
曲绍扬这边提的条件,传到了朝廷那边,又引起的一番争论。
第一个没问题,朝廷也希望沙俄早日撤兵。
经历了这一场仗之后,沙俄的在东北的实力遭受不小的损失,再有各列强参与,估计能完成签约。
第二个更不算啥了,区区一个增祺,只要能稳住局面,牺牲掉也没问题。
但第三个不行,东北是满人的发源地,至关重要,哪能任用汉臣当什么东三省总督?
再说了,从最开始东北就没有总督这个职位,一直都是旗民分治的政策,各省将军统管本省军政要务。
这要是让曲绍扬当了东三省总督,往后东北不就成东边道义军所有了么?这,绝对不行。
于是有人就建议,既然定边军这么厉害,不如就让曲绍扬做分巡东边兵备道道员。
除了现有的凤城、安东、岫岩、宽甸、怀仁、兴京、通化、海龙、临江、抚松这些地方,还可以把珲春都统下属的地区,也划拨过去。
正好将沿着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的这一狭长地带,全都交给定边军镇守,南面防高丽,北面防沙俄。
以定边军的勇武,曲绍扬的才干,肯定能将东边地带管理的很好,再不怕沙俄滋生事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