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你机灵,难怪你询问石磨之事。今能匀留我多少麦种?”
向官舍挤眉弄眼下,蒋杞笑道:“昨日冉亭长已找我拿了些麦种,手上怕是麦种不够。若是要匀你麦种,可匀一升三合。如此数目,至少可够你种上两三亩地了。”
政策的传播总是从上至下,第一批享受政策福利之人,大多非是平头百姓,而是刘备帐下的官吏。他们得知政令,通知家人,提前筹备麦种,用于今岁耕作,明岁丰后上缴官府。
当百姓想要得到麦种,大多要等到明年秋冬,才能在田间种植宿麦。
当然这也是诸葛亮、霍峻等南汉高层乐于见到的现象,这些在地方任职的官吏,往往多是地方上有威望有权势之人。
他们带头种植宿麦,不消多时,地方百姓多会跟风种植宿麦,且也有利于传播宿麦种植技术。
冉兴沉吟少许,说道:“今天色尚早,某家中藏有小坛米酒,且让小儿打几斤狗肉,你我痛饮一番。”
在肉食种类不发达的农业社会,狗因容易饲养,产子多,口感鲜美等原因,成为农业社会不可或缺的肉食来源。故而食用狗肉上到天子,下至百姓多有食用。
闻饮酒水及食狗肉,蒋杞不由口齿生津,笑道:“大王禁酒以来,我半载不饮酒水。今有美酒与狗肉,我岂能不往乎!”
“走!”
且不言基层官吏,如何利用先知优势,提前种植宿麦。但对于南汉高层而言,总归是推广出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宿麦的习惯当会遍布南方。
王府内,刘备与霍峻、糜竺、赵云、黄权几人聊着军政,脸上笑容洋溢,可见其的心情不错。
刘备翻阅着禁军文书,说道:“南北禁军,四万军士,三监三曹,皆已成建,当是有劳诸卿了。”
说着,刘备目光看向霍峻,说道:“顺利抽调地方诸将精锐,组建南军,仲邈多有功绩啊!”
改建禁军之中,北军并不麻烦,以之前的中军为基础,由赵云、陈到二将挑选精锐,选出两万人编入北军。
唯有南军麻烦些,其兵源要从各州郡的将领那抽调。由于刘备继位的过程较为和平,南方诸将的独立性更高些。
面对刘备抽调精锐兵源的政令,多是不想服从。为了起到带头效果,霍峻、关羽、张飞、甘宁等高级将领,率先向中枢派遣精锐军士,或数百人,或千余人,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霍峻抽羆虺军五百人,加上鲁肃、高翔、徐盛、霍笃等将凑兵,出了约有两千精锐。
江东地方武装也给刘备凑了三千精锐。巴蜀降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