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徐庶见到唐侃行千里谒京上疏,岂能不为之共情?
“怨言之罪可免,触及陛下讳字之罪,岂能以三十鞭过之?”孙邵说道。
“陛下名中讳字,早些年无人不用。小吏粗鄙,无知而用,有何不能理解?”徐庶说道。
“这~”
孙邵看向榻上刘备,说道:“今下之事,还请陛下开口!”
愤怒消散的刘备,其脸色如常,问道:“不知仲邈、孔明,有何见解?”
“禀陛下,两汉以来,天子之名可避,亦可不避。”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如中汉孝明皇帝庄,其臣班固修史时,曾将老庄之术,后改老严之术。然项庄、庄子等字未有避讳。陛下继位以来,未有下诏,细规姓名避讳之事。”
“陛下欲按旧制惩唐侃,可行;然欲法而言,陛下不可因讳字而治唐侃死罪。今请陛下三思而行,不可因怒而为之。”
霍峻起身而拜,说道:“禀陛下,昔前汉时,孝昭皇帝弗(刘弗陵)继位,因旧名‘陵’难以避讳,故去陵,而留弗(刘弗)。故而两汉以来,避讳与否,看天子之心意。”
顿了顿,霍峻说道:“臣有闻子产刻法于鼎,管而告之于民,百姓方知法而守。峻读古之典籍,窃以为法无明文,不得惩之。今唐侃之事,望陛下三思。”
两汉避讳皇帝姓名之事,或有执行,或没规定。不管是刘弗陵改为刘弗,或是刘庄避讳庄字,都是看皇帝喜好。
正儿八经所避讳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层次上,如秀才改茂才,庄侯改壮侯,亦或彻侯改通侯。
刘备望着堂中诸卿,已是明白众人之意,无奈而笑,问道:“备字所用频繁否?”
“频繁!”
诸葛亮拱手道:“臣偶时书令,常有用之,但察觉之后,常有改用他字。”
“陛下讳字多有用于军中,臣有令将士改用他字。”霍峻答道。
“算了!”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朕姓名仅二字,学不了昭帝。不如学明帝,日后奏疏诏令,备字不禁,及有姓名连同者,方坐罪论处。”
“陛下不可不避!”
孙邵蹙眉说道:“陛下之名,常可代称。今不可不避,陛下不如改名。”
刘备差点没被气到,说道:“朕患疾病,旦夕将亡。今让朕改名,岂有此理?”
“臣知罪!”孙邵尴尬道。
“陛下仁德,今为便名,不如创字。我汉是为火德,陛下不如以火为旁,加于名旁。日后之君,多用僻字,以免令臣民不便。”霍峻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