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顷,费观速记内容,问道:“大司马是否报与葛相?”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抄录两封,上呈陛下,西送成都。”
“诺!”
见霍峻没有军令给自己,张飞忍耐不住,问道:“大司马,今国事艰难,连子龙尚有军令,今怎无俺军令?”
“翼德贵为司隶校尉,岂可轻动!”
霍峻笑了笑了,说道:“今下与峻同驻武汉,且观战场之形势。”
“诺!”
张飞略有不满而叹,但也知道他的身份关键。司隶校尉为雄职,具有巡察百官的权利,一旦他走了,京师发生骚乱,则就不好处理。
随着军议结束,众将陆续领命而退。
黄权步子慢了些,迟疑少许,问道:“大司马,今江淮战况紧急,何不亲统兵马赴淮,而委陆逊统御大军。陆逊虽有大略,但贼寇大军之下,恐难受退敌之大任!”
霍峻坐回席上,笑道:“我知陆伯言,其人多谋,军略出众。今有水师之利,率劲旅赴北,足以保二城不失。今曹丕兵锋正盛,当耗其精力。”
别看霍峻对陆逊的评价似乎有前后矛盾,一面与诸葛亮交谈,认为陆逊无法肩负起北伐重任;一面得知曹丕南征,却将御敌重任交予陆逊。
实际上霍峻正是与陆逊深入接触,和他多次讨论用兵战术,方得出这般的评论。
陆逊的军事水平在汉末其足以称雄,且智谋出众。其用兵风格有明显的特点,即谋定而后动,需要建立优势,他才会动手。而这既是陆逊用兵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用兵的缺点。
防御战中,敌方用兵路线相对确定,陆逊可以挑选合适的战场,发挥自己优势,从而去克制对手。如此才有逼刘备扎营山岭,而后火烧连营,复刻了岑彭灭蜀之战。
进攻战中,敌方处于优势当中,且敌军援军来向不明,陆逊无法明确对手具体信息,则难以建立起对战场优势。如当陆逊北伐时,得知满宠突袭自己,而自己缺乏战场优势,方才会闻敌而退。
如此的战术特点,才有陆逊在战场上忽高忽低的表现。反观诸葛亮的用兵风格,正更多胜奇,其行军扎营无可挑剔,且军纪严明,军士能为其效死力。故而面对以善攻闻名的司马懿时,诸葛亮让其无从下手,且因善练兵,打得司马懿闭门不出。
如将刘备换成诸葛亮,其断然不会选择山林间扎营,也不会让黄权轻易渡江,更不会舍舟就步。
将领的军事风格不同,代表了将领所能操盘的战役不同,其之间发生的战果亦有所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