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的情况悉数说了出来。魏军兵马布置分散,大军主力几乎在钟离一带的淮水南北。曹丕在后方义成调度大军,而非在前线指挥。
霍峻指着寿春外围城戍,问道:“魏军可有截断肥水?”
“未有!”
庞统说道:“舟舸出肥水,可至寿春,继而入淮水。其在肥水畔有水城,屯有兵马数百人,以为戒备之用。”
霍峻心中渐有了然,问道:“士元久屯合肥,可有破敌之策?”
“略有小得!”
庞统用木杆在舆图上比画,说道:“陆车骑屯兵下游,以舟舸逆击欲毁邵阳洲大桥,然屡被火船所破,烧毁浮桥多有困难。”
“统得都督军令,细察淮水形势,统以为可乘舟舸至邵阳洲上游,反行火船之策,顺流放火,与陆车骑同烧浮桥,进而败其军士。”
魏军南征江淮时,霍峻令陆逊至淮东而击魏军,留庞统在淮西屯兵。实际上有东西合力,上下游同击魏军之念。
一直以来,庞统都在观察江淮战事,甚至说庞统是霍峻的后手。故而这几月间,霍峻不仅与陆逊联络,而且还与庞统书信沟通。
霍、陆、庞三人一直针对如何击破魏军有深入的探讨,陆、庞皆认为欲破魏军,必须捣毁邵阳洲浮桥。当然邵阳洲浮桥之重,不仅是汉军知道,魏军同是知晓。在魏军严密防备下,庞统与霍峻讨论,认为从下游难以击毁浮桥。今不如从上游出发,顺水势而下,从上游击毁邵阳洲浮桥。
至于魏军会不会发现了上游的汉军,但因信息传播问题,必然无法跟上全力顺江下游的汉军舟舸。或许消息还在路上时,汉军的舟舸已是抵达邵阳洲浮桥。
霍峻思虑少许,说道:“合肥有二水,一曰洛涧水,从涂山注淮水;二曰肥水,从寿春注淮水。以淮水之情,二水深浅如何,可否行舟?”
“禀都督,今春生初生,洛涧水尚浅,不足以行舟。有芍陂之水,肥水深些,可行舟舸。”庞统答道:“至于淮水,水涨数尺,可以为之用武。”
合肥之名来自两条肥水在此地相汇,汉末之时两条肥水断绝,难以互通。霍峻破合肥之后,为了强化水师的优势,特意让司马芝疏通施水与肥水。
司马芝不负霍峻之期望,引阎涧水注阳湖,施水支津又与阳湖通,施、肥二水重新通达。除冬季缺水外,囤积的巢湖的中小型舟舸,随时可通过肥水,进入芍陂,而至寿春附近。
霍峻之所以按兵不动,非要等到春天作战。除了利用坚城消磨魏军士气有关外,与肥水水位有不少关系。
霍峻盯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