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夏侯儒有所反应,蒋济直接上车而走。
夏侯儒耳畔回荡着蒋济似有威胁之语,无奈长叹了口气。
蒋济为霍峻长史,犹如后世之秘书,别看长史官小,但他背后是霍峻。即便霍峻能力再出众,但接受信息的来源更多是蒋济的传达。
有时候蒋济一句话就能改变霍峻的态度,故在众人眼里长史蒋济就是副手,无人不敢不尊重。
在几经犹豫下,夏侯儒去找夏侯玄、夏侯徽。
此时,蒋济已将他所为告诉与霍峻,而霍峻对其擅自做主,略有不满。
霍峻脸色微沉,说道:“子通安能背孤独断,若夏侯氏不愿,而孤强纳为妾,岂不有损孤之名声。”
蒋济不急不躁,笑道:“都督挥兵北伐,恢复汉家大业。今之名动华夏,名为辅弼,实同开创。故都督或欲卸权,但济恐陛下有背若芒刺之感。故都督当自损名望,以让陛下与诸卿稍安。”
背若芒刺之词来自汉宣帝与霍光之间,因霍光身形高大,权倾朝野,故汉宣帝见之,极其忌惮。
今霍峻不论名望,还是权利都高于霍光,刘禅不可能不担心。如果刘禅真不怕霍峻,他在面对流言时,当视若无睹,而非反其道而行之,派人去授封霍峻为齐王。
本质上刘禅是畏惧、担心霍峻,故而才施展政治手段,既表明自己无猜忌之心,又希望帮霍峻解决流言问题。
说着,蒋济补充说道:“昔萧何恐有灭族之祸,纳门客之言,遂自污名望,得以令高祖不疑。霍光不识盛极将衰之事,故广结党羽,不治家风,故死后而族消。”
“都督名望远胜萧何,权重于霍光,故时常为之忧愁。今下洛阳,光复旧都,既得军心,又得人望,无人不惧都督。为免有人进谗,都督理应自损名望,以安陛下与诸臣之心。”
听着蒋济为自己思量的言语,霍峻心中不悦尽消,问道:“子通欲如何为之?”
“事易!”
蒋济笑了笑,说道:“让人告知与葛相,再向陛下检举。以葛相之心性,当视若无睹,来信劝谏都督。而陛下自会安心,无视来人,或是口头告诫都督。”
诸葛亮的政治风格多以妥协、温和为主,法正报复仇人时,诸葛亮因其功劳而妥协。而后与霍峻共同执政间,诸葛亮常不会当面指出问题,因二人关系不错,常常私下与霍峻沟通。
“善!”
既决定采纳蒋济的意见,霍峻也不过多犹豫,而是关心问道:“此女相貌如何?”
“请都督放心!”
蒋济笑了笑,拱手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