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议定
听着两个小的,你一言我一语便将此事定下,荣禧堂内其余人等心思自是各不相同。
大老爷贾赦一拍桌案道:“胡闹!此乃如海临终所托,怎能囿于门户之见?远哥儿虽有才俊,可那乡试一关好似鲤鱼过龙门,百中才中一、二!如海三十许才中举人,三十六岁才中进士。外甥女儿要远哥儿下一科便中举人,此事是不是太严苛了?”
自宋以降文武殊途,文官瞧不起蒙祖荫的勋贵,勋贵自然也瞧不上穷措大。
大抵上,开国头两代皇帝,一个是用勋贵打下了天下,一个是看着勋贵打下了天下,这两代皇帝对勋贵比较熟,用起来自然少了疑虑。
待到了第三代皇帝就不一样了。第三代多是长在深宫,与勋贵人家并不熟稔,反倒出于对权力的敏感,对勋贵人家防范有加。
此时天下太平,为了皇权,皇帝也须得用文官牵制勋贵。长此以往,勋贵历经打压,到了四代皇帝时文官便一家独大。
大顺眼见前明养了一堆蠹虫,国破家亡之际投降最快的就是宗室与勋贵,于是开国之际干脆定下降二等袭爵之制。
贾家到贾代化、贾代善时,已没了国公爵位,到了贾珍、贾赦,更是成了三等、一等将军。
贾家看在眼里,只怕贾代善、贾代化二人早有谋划。于是贾敬高中进士,贾政中了举人,其后又赐进士出身入职工部为主事。
下一代贾珠十四岁就中了秀才!由此可见贾家一直试图朝着诗书传家转型。只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贾敬避居城外道观,贾珠年纪轻轻一命呜呼,从此两府子弟再没了管束。
东府里贾蓉、贾蔷浪荡,西府里贾琏一无所成,宝玉更是被宠溺得不成样子。
不拘如何,先前贾家可是一直朝着诗书传家转型的,于那科场自然熟稔。
顺承明制,在世的秀才不过十万左右,举人不过一万出头。顺天府还好,秀才录取率勉强能算百中取一,那江南之地连百中一都做不到!
以人口比例计算,大抵上百万人里,能中六个秀才。而后穷这六个秀才一生,能出来两个举人。可以想见这录取率是多么夸张!
贾赦这话自是为自个儿计较,却也是大实话。
那高堂上端坐的贾母原本还愁眉苦脸,一听此言顿时来了精神,说道:“大老爷这话好生没道理,谁知远哥儿几科才中?若拖上十几年,难道还要玉儿一直等下去不成?若他一直不中,玉儿还要等他一辈子不成?”
贾赦起身拱手道:“母亲,我看外甥女儿都说婚书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