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问道:“燕山中的卫城大致需要多少人马驻守。”
董一元指着地图细细介绍道:“万岁爷,这边潮河、滦河、以逊河等河谷我们修建的是兴洲前后中左右五卫,这边宽河和老哈河谷等我们修建的是会州、富裕、新城三卫,八个卫城大致需要四到五万人马驻守。”
这八个卫城驻扎六万人马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三十万人马,修建多少个卫城呢?
这会儿虽说南面和东面都不用管了,但西面和北面加起来也是两千余里的防线啊,修建长城那是不可能了,只能修建城池堡垒来镇守。
甚至,他们每隔百里左右修建一个城池堡垒都来不及了,两千多里那也得修建二十来个啊,今年准备的材料也就够修建十来个而已。
如果再收集又或者打造材料,那一个多月时间都不够准备材料的。
也就是说,他现在能考虑的也就是修建十来个小卫城还是修建五个大卫城。
原北平行都司中部、西部和北部加起来其实也就三个卫城。
西面是开平卫,中间是开平左屯卫,北面是全宁卫,总共就这三个,硕大的地方甚至守御千户所都没有一个。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万历盯着地图沉思了一阵便明白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洪武朝和永乐朝的时候大明足够强大。
那时候是大明征讨北虏,不是北虏入寇大明。
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北征了十多次那就是为了消灭北虏的有生力量。
那时候的北虏压根就不敢攻打大明的卫城。
北虏若是来攻打大明的卫城,大明的骑兵一两天就能赶到支援,紧接着便是步卒。
那时候的北虏根本不可能在一两天时间攻下一座大明的卫城,他们来反攻大明那就是找死。
所以,原来硕大的北平行都司西部、中部和北部总共就三座卫城,其他卫城都集中在冬天寒风较小的燕山河谷里面。
那时候的大明就是这么的强大,北虏压根就不敢来打。
现在其实也差不多了,京营骑兵数量比北虏任何势力的骑兵都多。
北虏若是敢来攻打他们的卫城那也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一两天攻不下,那就等着神武营铁骑来收拾吧。
他又盯着地图看了一阵,随即便问道:“元敬,我们从朵颜三卫俘虏的战马有没有四万匹?”
这个。
戚继光回想道:“应该勉强能凑够四万匹。”
那神武营十二万将士全部有战马了,十二万骑兵,北虏谁来谁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