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一个,那都不会缺人手的。”
我说的不是人手问题啊。
戚继光继续解释道:“万岁爷,微臣的意思,这操练新兵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需要的时间还不少。”
哦,原来你说的这个啊。
这可不是浪费时间。
万历想了想,随即问道:“元敬,你觉得能去给这些新晋勋贵当亲卫的都是什么人?”
这个。
戚继光琢磨道:“微臣招的亲卫大多是上了年纪了,打不动了,又或者有伤在身,手脚不太利索了,还有就是赚够了军功奖励,想要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的。”
这不就对了吗?
万历细细解释道:“元敬,其实朕这是在炼兵,不过,这个炼不是操练的练,而是锤炼的炼,就跟锤炼百炼钢一样。
你也知道,经过连年大战,总有人会变老,总有人会受伤,总有人会想娶妻生子,过安定的生活。
这些人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大军的战力却有影响,他们就好比是铁里面的杂质,得不断锤炼出来,我们的战力才会越来越强。
当然,朕也不是抛弃他们,朕这是在给他们找一个好的归宿,他们给新晋勋贵当亲卫,看管俘虏,打理牛羊马匹和田地,其实就相当于乡下的地主,日子还是能过得很滋润的。”
哦,原来是在炼兵啊。
现在的京营将士就好比一火熟铁,只是操练了一番,打了几仗而已,战力比起他原来精挑细选出来的三千戚家军将士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果如同炼铁一样这么一直炼下去,那么,明军将士就会变成全部都想在战场建功,而且能建功的精锐,那就好比百炼钢一般,不知道比一火熟铁强了多少倍。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我们的确得好好炼一炼,不断的锤炼。”
他们商量完给将士们封侯进爵的事,殿试也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阅卷定排名了。
这武举人做出来的文章肯定是没法跟文举人比的,看起来也没那么费劲。
而且,武举定排名并不是光看文章,其他因素也得综合起来考虑。
最终,戚继光定下来的武状元竟然就是俞大猷的儿子俞咨皋!
这并非戚继光以权谋私,俞咨皋的确是厉害,而且是各方面都厉害。
武举所有项目,这小子都厉害。
军功就不说了,他可是排前三的,前面的刘綎还不是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武举人呢。
武功那更不用说,俞大猷可是有天下第一高手之称,他得了天下第一高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