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吧?”
老杨头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金陵城外的匠户很多很多。”
这个跟大明的匠户制度有关,一般匠户,如果不是在工部下属各种厂干活的,每隔两年那都得到南北两京服三个月的劳役。
所谓的服劳役那就是免费干活,没有工钱,有些心黑的贪官污吏那是匠户的吃住都不管的,路费那更是没有。
如果是离南北两京百来里的匠户倒还好点,如果距南北两京上千里,那可就不得了了,每次服劳役在路上的时间都不止三个月啊。
也就是说,服劳役那年,他们一年有大半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匠户本来就穷,勉强能吃饱饭就算是不错了,一年大半年没收入来源一家人怎么活。
所以,很多匠户到了南北两京之后干脆就不回老家去了,有的匠户家里余丁多的,干脆就留下一个在南北两京附近专门服劳役。
这就使得南北两京附近聚集的匠户越来越多。
现在大明十三省可能每个省都凑不出五万匠户来,但是,大明两京附近的匠户那都有二三十万户。
万历又细细扫视了一番河对岸,随即问道:“老杨头,现在你们工钱多少钱一个月?”
呃。
老杨头小心道:“万岁爷,我们的工钱是五钱一个月,不过,每个月还有一石粮。”
这也就能保证这些匠户不饿死而已。
万历估算了一阵,随即问道:“朕给你们开二两银子一个月,每个月再给发二石粮,你们应该勉强能养活家人了吧?”
啊?
这哪里是勉强能养活家人啊,这是要过好日子了啊。
老杨头激动的连连拱手躬身道:“多谢万岁爷恩典。”
万历其实是在算账,算他一个月能拿出多少银子来供养匠户。
他又估算了一番,随即问道:“对面沙地居多,挖作塘应该不怎么费劲吧?”
万岁爷这是想到对面去造船?
老杨头琢磨道:“万岁爷,沙地挖作塘是比较容易,但是,沙子容易往中间流,所以,作塘挖出来四周得用石条围一圈。”
这个简单,让石匠去开山采石就行了。
万历又问道:“那你觉得我们把船坞和作塘都修到对面去怎么样?”
果然,万岁爷想去对面造船。
老杨头想了想,随即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其实,这边的作塘清淤比那边重新开个作塘还要麻烦,我们还不如去对面挖。”
这去对面造船有多麻烦您怕是不知道。
他这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