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朕不回京那是有原因的。
你应该知道,有些文官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际是为了争权夺利,更有甚者,为了利益他们都能通敌卖国,出卖大明。
这种文官不清理干净就会带坏一批批的官员,这种官员一多,大明就会走向衰落,这是历朝历代王朝更替留下来的教训。
所以,这种文官一定要想办法清理干净,发现了,那就杀。
问题,朕杀多了,他们就怕了,朕在京城的时候很多这样的文官都装模作样,隐藏的很深。
比如,当初的蒲州三大豪族,杨博、王崇古、张四维那都曾权倾朝野,他们的亲朋戚友、门生故旧那都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朕刚一动手准备收拾他们,他们的亲朋戚友很多都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不见了,他们的门生故旧大多也隐藏起来了。
这样下去,这个隐患就会一直存在,无法清除,朕是能压住他们,洵儿能压住吗,洵儿的子孙又能压住吗,一旦有一个压不住的,大明可能就完了。
朕不在京城,他们就没那么怕了,只要他们放松警惕,那就会漏出蛛丝马迹,到时候朕就能顺藤摸瓜把他们清理干净了。
这就是朕不回京城的原因,也是朕不想让人知道朕在这里的原因,毕竟,这里离京城太近了。”
哦,原来如此。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微臣明白了。”
这一下,他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胃口也有了,那一直没动的筷子也开始夹菜了。
万历招呼他吃了几口菜,又微微叹息道:“国丈,你是不知道啊,有这样的官员在朝堂之上隐藏着,朕是干什么那都想尽办法封锁消息,生怕这些官员知道了会去给敌人通风报信。
比如,东瀛都已经拿下了,洛儿都已经就藩东瀛武藏国了,朕在那边都把武举会试和殿试给办了,而且还分封了上千公侯勋贵。
这些朕在动手收拾鞑靼和女真之前还都得瞒着朝堂之上所有官员,因为蒲州三大豪族跟北虏那就是一伙的。
你说,朝堂之上隐藏着这种东西膈应人不,现在这些朕是不需要隐瞒了,但是,朕也懒得去告诉他们。”
现在的大明朝堂着实有点膈应人。
很多官员那都跟万岁爷不是一条心,这帮家伙私心实在是太重了,搞得好像朝堂之上的官员就一定要跟当朝皇帝对抗一样。
这样的朝堂着实是该好好清理一下了。
不过,这不我能管的,我还是别操这个心了。
永年伯王伟暗自叹息一声,随即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