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越来越全面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解释道:“这就是大运河修通了的好处。
我们带的这点锅炉和铁管还不算什么,加起来也就几千万斤而已,五六万辆马车一趟就拉完了。
奴儿干都司那边即将出产的粮食那才叫恐怖呢,光是现在我们占据的这片平原就能开出一两亿亩地来,那边一年最少能出产三四亿石的粮食。
你算算,拉一亿石粮食出来需要多少马车,拉两亿石粮食出来又需要多少马车。”
那边能出产这么多的粮食?!
这需要多少马车来拉呢?
一辆马车一趟才能拉十石粮啊。
也就是说,如果要一趟拉完,拉一亿石粮就需要一千万辆马车,拉两亿石粮就需要两千万辆马车!
这也太恐怖了。
小朱常洵细细想了想,随即恍然道:“父皇,儿臣明白了,修这条大运河主要是为了拉粮食。”
你总算是明白了。
上次没跟你细说。
这次得跟你好好说一下。
万历缓缓点头道:“是啊,我们之所以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大运河,主要就是为了把那边出产的粮食拉出来。
那边等于是个大粮仓,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大粮仓。
你还没读史书,不知道历史上中原王朝闹了多少次饥荒。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因为天灾又或者战乱闹饥荒那是屡见不鲜。
这饥荒一旦闹起来,那就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口锐减,乃至饿得人造反那都屡见不鲜。
我们有了这个大粮仓就不用担心了,这边出产的粮食不说让大明两京十三省所有人都吃饱,起码天灾降临的时候我们救济上千万灾民还是不成问题的。”
小朱常洵闻言,那又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他的确还没读史书,不过,饥民造反他还是听说过的。
这奴儿干都司的大粮仓竟然能救济上千万的饥民,那到底是多大个粮仓啊?
船队一路往北,经辽东湾、辽河、松辽大运河,划了足足六七天,肇州卫终于到了。
这天下午酉时许,夕阳西下,那嫩江和松江汇聚之处遍地的营帐终于在望。
小家伙们那都兴高采烈的在大人怀里欢呼了。
这连续坐了几天的船他们都有点坐腻了,这会儿他们是只想下船去玩。
万历抱着小朱常洵站甲板上,单手举起望远镜一扫,那都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会儿的运河终点跟他离开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