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两京那些心里有鬼的官员还在想尽办法拖延时间呢,戊戌科会试却是准时开始了。
这次可是取士上千。
那些士族出身的考生心里是不爽,平民出身的考生却是兴奋的不行了。
原本五六千考生里面就取士三百多,对于他们来说想要金榜题名真的难如登天。
没办法,除非是天才,其他人真没法跟那些从小就泡书堆里的士族比。
这世上又哪里来的这么多天才呢?
普通平民百姓出身的考生大多靠的是勤奋,跟自己人争。
还好,这天下真正的士族并不多,每一届的士族考生也就几百个。
一般几百个士族出身的考生金榜题名大概就一百多个,而剩下一百多个名额等于就是五千多平民出身的考生自己争。
也就是说,对于平民出身的考生来说,那就等于是五十个举人里面取一个进士,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这次取士上千啊。
哪怕那些士族出身的考生能夺去一半,还有五六百个名额呢,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十个里面取一个了。
更何况,一届会试还不一定有五六百个士族出身的考生呢,而且也不是每个士族出身的考生就一定比他们强。
士族考生里面那也有烂泥扶不上墙的,又或读书不用功的。
很有可能,留给他们的名额不止五六百个,而是七八百个!
这一下他们金榜题名的机会可是大多了。
他们能不兴奋吗?
会试这些天他们都浑身是劲啊,几个里面选一个,他们金榜题名的机会太大了。
那么,到底有多少士族出身的考生上榜,又到底有多少平民出身的考生上榜呢?
这个万历也很想知道。
二月二十七癸未,卯时许,天都快黑了,李廷机和曾同亨终于扛着硕大的贡士榜单联袂而来。
李廷机之所以叫上曾同亨一起,那是出于对这位老臣的尊重,同时也是因为这一期的贡士榜单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公榜的时候要让远处的考生也能看得清,那字就不能写太小了。
以往一张几丈长的榜单也就能写下三百多号贡士。
这一次可是上千贡士,他们不可能写成一张十多丈长的榜单,那公榜的地方都没这么长。
他们只能写成两张几丈长的,一人扛着一张。
这会儿早到饭点了,小朱常洵那都饿得摸肚子了,不过,他还是兴致勃勃的坐万历怀里等着。
因为科举对于治国实在是太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