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读书人的道德呢
《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读书人其实都学过,他们也懂得其中的道理。
《大学》其实就是教读书人要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读书人首先要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使自己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然后将个人道德修养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进而为家国天下做出贡献。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心诚意利用格物致知形成的正确认知来修身养性才能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读书人才能治国齐家平天下。
四书五经其实是讲仁义道德的,《大学》尤其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但是,现如今读书人大多利欲熏心。
他们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全丢了,他们就想治国,他们就想争权夺利。
这样的读书人在一个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变成主流,他们读书就是为了争权夺利,什么个人道德修养,他们修养个屁。
他们只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他们就没有任何道德!
现今的大明这样的读书人就是主流。
当然,凡事无绝对。
这会儿也有注重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读书人。
比如,徐光启、王象晋、毕懋康等,他们就注重格物致知。
万历现在就需要这种真正的读书人。
大明也需要这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历史上,这些真正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读书人那都被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读书人给淹没了。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
万历直接就带着他们来到了避暑山庄,让他们好好看看,格物致知的方向在何方。
或者说,怎么格物致知才能让大明王朝蒸蒸日上。
王徵和毕懋康一看到各种各样的加工机器和火枪火炮,那就像是找到归宿了一般。
他们竟然就这么跟在永年伯王伟身边不走了。
徐光启、王象晋和李之藻却还是有点懵。
他们是看到了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加工机器,也看到了各种火枪火炮。
问题,这些机器和火枪火炮跟他们擅长的领域就没一点关系啊。
他们是看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万历并没有跟这三人解释什么。
他把王徵和毕懋康交给永年伯王伟之后,又带着一行人出了密云县城,来到西面的白河河谷中。
这里原本就是专门种植草药的。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