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升官,刘通平级,张灿负责前营与骑兵,更好符合他的千总身份。
倒是赵雍,赵雍是佐击,加上他部是精锐,罗明没有亏待。
趁着现在大战过后,军心正旺,王信要把两千人马的编制整改一下,否则编制都不统一,号令如何统一。
赵雍没有意见。
别人更没有意见。
首先是立军饷。
老弱每月一两银子,士兵每月一两五钱银子,骑兵每月二两银子,如朝廷拖欠,由主将去索要,而军中军饷如数下发。
也就是每年近四万两的军费。
还有马匹,牲口的草料,士兵们的口粮等等。
最主要是马匹与牲口消耗的草料与精料,加上看病,修马蹄等等,近百匹马,两百余头牲口,每年也要费万把两银子。
还有军备等。
如果朝廷不养,没人愿意养的。
天下聪明人很多,自己提出的军队经商养活自己,其实南方多得是,比如应天营,应天营的士兵就在城里经商,可经商后军纪也就废了。
所以金陵百姓讨厌应天营的士兵,当时自己也看见了老百姓们的态度。
自己想要足额兵源,又还要按照精兵去打造。
对士兵们提出要求,那么自己也要承担最多的压力,王信并不觉得有哪里不对。
赵雍却感到不可思议。
这哪里是当将军,更像是给士兵们当长工。
难怪下面的人拥护,军纪遵守的严格,可真要是来学,没几个将领愿意学的,谁疯了这么伺候手下当兵的,大多数更想安逸。
河西小营的租金只够少部分,维持的集市,也是安定士兵们的心,让他们的家属有活干。
目前的态势,还需要找到新的财源。
否则坚持不了半年,除非朝廷能准时调拨粮草军饷。
所以还得多打几仗,多获得一些战利品。
把账目算明白。
告诉士兵们事实的真相。
购买军备,增加战马和牲口,这些是为了打胜仗,让士兵们付出更小的代价,剩余的战利品,是为了他们日后的保障,准时发放军饷。
理由够不够?
有些人眼里是够的,有些人眼里是不够的。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无关好坏,人本来就是多样性的,而军队要的是统一,把一个个单独的人合成一个整体。
接下来就是自己要做的。
符合自己想法。
一个思路。
能在这个方向上团结起来,为之一起出力,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