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黎明的前一刻,决战前的片刻安宁。
开春。
军情就来了。
王信顾不上其他,嗅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还在犹豫中,没想到来了一位故人。
“将军,可还记得小人。”
来人干瘦精悍,还穿着袄,一脸的笑意。
王信感到面熟,突然灵光一闪,联想到了祁家老大,指着来人笑道:“你是张薄。”想起了此人,王信好奇的问道:“祁家老二在哪里?你们最近如何。”
来人见王信认出自己,竟然还叫出自己的名字,明显有些意外,高兴的笑道:“大当家死后,二当家带着我们重操旧业,重新干起走私的事。”
祁家当初就是走私的坐地户。
从容易掉脑袋,风险极大的行商,好不容易翻身为坐商,拥有一方基业,结果毁于罗明之手,如今回到了以前,果然是重新干起。
张薄也不担心王信抓他们。
祁家的事,当初谁不知道,王信能带着他的人马上岛,与他们祁家合作,难道不清楚祁家的底子,加上佩服王将军,张薄倒是不隐瞒。
王信也没怎么在意。
从大方向上,其实自己是支持朝廷海禁的。
这个海禁,不是说与各国不往来,而是贸易要控制在朝廷手里,因为目前的海贸,是大周的工业品流向世界,换回来的是金银,极少部分是各地土特产,或者一些珍稀品。
这种贸易不受控制,对大周的伤害太大了。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天量的金银没有行业可以容纳,最后全部涌入土地,大周承平百年,兼并土地之烈远超前明,可以说大周的海贸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原因。
土地贸易,无法让金银流通,最后还是没地方,埋在了各家的地下。
而大周的土地产出和矿产产出,却在源源不断流入国外,的确富裕了小部分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实际上是灾难。
这又和江南与外省的贸易不同。
大周内循环里,土地的产出和矿产的产出是留在国内的,金银也是留在国内的。
但上梁不正下梁歪。
总得给下面人一条活路。
犹如自己不也是在开口子么。
军粮应该有仙居供应,仙居的赈灾,那是浙江巡抚考虑的事。
自己不但没有找仙居索要军粮,反而送了一笔粮食,地方县令舒服了,不用去和大户们对抗,大户们也高兴,自己省了粮,也不用去逼迫百姓,多少减轻了些麻烦。
这也是换成自己,要是别的将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