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大院子。
后来,当公社准备在这几个村子建一个卫生室的时候,各个村子都希望卫生室能在自己的村里。
争执不下后,有人就提议,索性把卫生室放在学校的院子里。
进了学校的院子,门口不远处,就是卫生室了。
就见门外,站着两个人,正在闲聊着,都是在等候周晓利给他们诊治的。
进了屋里,见周晓利一边皱着眉头翻书,一边给一个孩子看病。
王孟德没有打扰他,而是四处打量了一下。
这是一个被隔成套间的土坯房,里间有几个柜子,柜子里摆放着一些简陋的医疗器械,以及西药和中草药。
旁边还有一张小床,应该是他平时休息用的。
外间就是诊室了。
放了一张长条桌和几把小凳子。
就是这种简单的卫生室,未来几十年里,将会撑起数亿农民的医疗保障。
过了好一会儿,等屋里那个家长把孩子抱出去后,周晓利才发现王孟德两个人,然后一脸惊喜的说道:
“孟德哥,您来了,快坐快坐,我给你倒杯水喝。”
这王孟德不仅是他的亲戚,用后世的话来说,也是他的偶像。
自己刚才翻的《赤脚医生手册》,就是眼前这个人编写的。
这本书,这几年可是帮了他大忙,不少在他看来是疑难杂症的难题,大部分都能在里边找到解决办法。
他现在在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眼里,已经算是个合格的大夫了。
聊了一会儿后,眼见从外边进来了一个病患,王孟德便拿上借来的针往外走。路上,他在心里琢磨着,刚才和周晓利聊天时发现的一个问题。
要说卫生室每天诊治的病患还真不算少,毕竟附近好几个村庄两三千人口,就这一个地方可以治病。
每天最少也有七八个的人过来,多的时候,甚至有十几个。
但这些人里,大部分的病症,都比较严重。
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一些小病,都在家扛着不去卫生室。
这样一来,不少小病,就被耽搁的严重了,甚至有的都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只能送到镇上的卫生院或者县城的人民医院去治疗。
对于这个问题,王孟德心里倒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他的这个办法,和农村的三级医疗体系可以说是绝配。
不过。
因为广大农村的赤脚医生还不够多,加上现在正处在困难时期,时机还不成熟。
他打算再过三五年,时机成熟了,再把这个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