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来,见到他后,一脸惊喜的说道。
“大娘,我吃过了,您这是要做什么?”
王孟德停下自行车,好奇的问道。
“呵呵,孟德,我今天没去上工,准备去旁边的河里,淘洗一下粮食,趁着太阳好,下午晒干了去公社磨点面。”
周婷婷笑着解释道。
农村不像城里,直接能买到面粉。
除了大锅饭那几年外,其他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把小麦淘洗干净,晾干了之后,送到磨面的作坊,点钱磨成面粉。
如果没钱,或者干脆就用麦麸抵扣。
而且也不讲究什么八五粉或者九二面的,都尽可能的多出面粉。
因为面粉里边余留有不少的麦麸,这就导致颜色泛黄,就算是全用面粉蒸出来的馒头,也是灰色的。
进了家里,王田氏看到大孙子来了,顿时乐的眼睛都眯上了。
“孟德,快过来。
孟启,还不快去给你哥搬个板凳出来,再泡一杯茶。”
本来正要出门去沙河肉联厂上班的王孟启,连忙答应了一声:
“哎~,我这就去。”
说着麻利的进了堂屋,先搬出来一个小板凳放到王孟德的身边:“堂哥,您先坐,我去给您泡茶。”
王孟德也不客气,他一屁股坐在奶奶的身边,看着堂弟忙碌的身影,便关心的问道:
“孟启,你去肉联厂上班,感觉怎么样?”
还没等王孟启开口,王田氏就高兴的抢先说道:
“孟德,多亏了你,孟启才能去肉联厂上班,他去了才不到一个月,家里就有好几个媒婆上门了。
要不是你大娘都没看上,说不定姑娘就进了咱家的门。”
虽然婚姻法早在50年就公布了,里边规定了男的要到二十周岁,女孩要到十八周岁才能结婚。
但农村地区却是没有多少遵守的。
解放也才刚十几年,不少的残余思想,依旧影响着农村地区。
十六七岁、十七八岁结婚的比比皆是。
只要看对眼了,双方父母同意,没有婚礼,女孩直接背着一个小包裹,带上两件衣服,就可以直接到男方家里了。
甚至一辈子都没有领过结婚证。
“奶奶,孟启还小,再等两年也不迟,他有工作,想找媳妇还不容易。”
王孟德伸手接过堂弟递过来的搪瓷缸,然后笑眯眯的劝说道。
“不小了,你爷爷、你大伯和你堂哥,在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结婚了。
也就是你爸和你两个人,在城里,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