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中医高手终其一生修为也是有限之至,终究难成大器。
由此,边沐早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得在国医馆开辟出一条“平民就诊通道”,不谈理想、不高谈阔论什么济世情怀,实实在在就一条:更大范围、更深入地接触尽可能多的患者,扩大临床医学的接触广度、深度,这也是每位中医医师寻求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根基。
事在人为,甭管难度有多大,边沐只得不厌其烦地考核每一位前来应聘的同行。
不仅如此,边沐同时也暗自告诫自己,具体考查的时候,尽可能将自身的好恶降低到最低限度,务必招揽一位跟自己有一定互补性的同行。
上大学那会儿,好多授课老师都挺欣赏边沐的,其中有位姓李的正教授一直鼓励边沐报考北歧中医药大学某位教授的研究生,边沐问其原因,李教授说,学术发展其实挺忌讳学术“近亲繁殖”。
所谓学术性“近亲繁殖”指的是导师和学生共性过多,多到同源同质化高达八九成那种比例,如此一来,全新的理念很难激发出来,一代一代地自然传承下来,容易导致学术萎缩、蜕化、自我削弱……最终被另外一种全新的学术体系彻底淘汰。
边沐觉着老爷子讲得非常在理。求异才能求新,求新才更有活力,继而更好地求生存、求发展、求超越……
一听叶护士有些看不上那男的,边沐自然就起了求异求新的念头,另外,大冬天的,人家诚心过来一趟那也是瞧得起自己,无论如何也得把该尽的礼数都尽到位了,一笔写不出两个“医”字,宽泛地说,大家其实是一“家”人,尽可能的还是要互相善待才是。
边沐的格局正在悄然跃升。
那男的进门冲边沐笑着微微欠了欠身,跟着叶护士上一处角落里待茶去了。
……
送走那姐弟俩,边沐又接诊了一位年轻女患者。
将那位女患者客客气气礼送出门,回过身来,边沐上茶摊那儿跟那位前来应聘的男医生客套了几句。
那男的挺显年轻的,观其心苗,边沐大体判定他应该已过35周岁了,职场最尴尬的年龄红线,那人一脚已经跨过去了。
那男的人长得倒是挺文气的,发质还好,发量也正常,脸上没什么皱纹,眼睛不大,偏细长,眉毛有点淡,应该是遗传所致,有点塌鼻梁,无形中使其在锐气方面多少打了点折扣。
穿着还行,浑身上下那套行头应该也了不少钱。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国医馆那边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