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错落的江南风格。
拾书说道:“少爷,奴才这几日一直在忙这边,已瞧过这房子有九成新,新墙青黛瓦皆不需修补,到是没有添几个钱,只是姑娘的闺阁单添了一个拔步床,屏风帘幔也是彩衣阁赶制出来的,听新来的掌柜说,有那好奇的官家夫人来闲逛时瞧见了,便也多定了几套。”
这到是一大喜事,木柔桑的彩衣阁虽在蜀州和襄阳出名,在京城却算不得什么。
“当真是好事呢!说来还要多谢舅母的帮衬,我这第二间方才能开起来。”
左夫人忍不住笑道:“我惹不帮你,还有哪个可帮。”
不说左老夫人极疼宠木柔桑,左夫人自己便是如此,也与木柔桑搂银子不吃独食有很大关系,更何况木家越是兴旺,她的两个儿子与两兄妹是亲老表,自是巴不得儿子们过得更好。
木槿之一笑而过,他对于木柔桑又开铺子一事喜闻乐见,也不说什么,示意拾书、研墨前头带路。
旺财媳妇站在二门处,身后带了一大群着嫩柳裙衫的丫头,再后边是穿褐色衣裙的婆子,其中还有两三个是穿普通绸缎的,想必是家中的管事婆子,木柔桑自是认得前边有头有脸的几个管事,这些都是从木槿之庄子上提上来的。
听着熟悉的乡音,木柔桑取下帷帽对木槿之说道:“哥哥有心了。”
原来木槿之觉得在京城新买的丫头婆子,都cao着一口地道的京腔,不免生出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又思及木柔桑会触景伤情,修书叫旺财一家进京时,吩咐他再挑上些丫头婆子带过来,至于粗仆便在京城直接买了。
“原是怕meimei用不惯,到底是家乡人好说话。”多添了一分亲切感。
一群丫头婆子簇拥着三个主子进了内院,木柔桑抬眼瞧了瞧,朱漆大门,门楣之上是以莲花描绘的二叠式屋顶。
左夫人说道:“难怪你舅舅赞叹不已,莫说进门时的那处风光,便是这垂花门做得都要比旁家细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