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处理一些民间不平之事,你有什么冤屈,尽管来!”
将信将疑的梁兴甫纳闷起来:“奉陛下旨意,哪个陛下,金陵新登基的那个?”
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骂骂咧咧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里的黑暗从上到下,大到总督胡濙,到里正都在做着男盗女娼,欺压百姓之事!不是你一个吴王能够解决的!”
在这些话的时候,国粹频出。
看来梁兴甫对浙江的官场非常地失望,这其中恐怕隐藏着极大的内幕。
朱允熥信誓旦旦的向着对方保证起来:“本王这次来就是肃清两浙官场的,无论是谁,我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不为民者杀!不为政者杀!贪赃枉法者、欺压百姓者,皆杀之!!”
接着拿出自己的吴王大印来,虽然这颗大印对两浙官场的人来没多少用,也没几个人会在意他这个吴王。
但是此刻朱允熥身上表现出来的气势与风度,还是让梁兴甫相信了他会是一个好的吴王。
“反正今日我落于你手,横竖都是个死!那我要替两浙所有被迫改稻为桑的百姓申冤!”
梁兴甫一屁股坐在霖上。
这让朱允熥注意到了什么,疑惑问道:“改稻为桑?那不是前些年一条国策么?不过是在百姓富庶的时候才会有的政策,好像刚实行下来的时候一时间多了不少蚕桑丝绸。”
这话立马引起了梁兴甫的反驳:“这其中哪里有这么简单!因为这条国策,从上到下,不知道让两浙之地的人蒙受了多少冤屈!”
改稻为桑是一条针对大明财政亏空的基本国策。
别看大明表面上欣欣向荣,但是每年的财政都处于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
不北征元蒙、南伐交趾、东抗倭楼,西讨安南这些每年大笔的财政支出,光是皇室以及各种藩王、官员的奢靡用度只会只多不少。
为了解决这个办法,朝廷便想到了改稻为桑这个基本国策。
改稻为桑的原本的想法是好的。
大明的丝绸非常地畅销,在大明内部有可能五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海外来的商让十五两。
就中间的这个差额,每多生产一匹丝绸就能产生巨大的利润。
而丝绸的生产少不聊就是桑蚕。
想要提高丝绸的生产就得提高养桑蚕的数量,于是就有了改稻为桑这个基本国策在江南地区的施校
朝廷强制大量丝绸的生产,那么落实到地方就是大量蚕丝的生产。
朝廷不管你什么地形、时等因素,给地方,给官员制订了一个所谓的指标,官员就要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