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目前还是要整顿燕地与幽地,他非常清楚自古以来取下打下依靠的还是统治阶层,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力量!
因此想要整顿幽燕之地,就必须利用士绅与豪强的力量。
郑和带着几个人在大殿之中等候朱允熥多时了。
一共有三个人在郑和身边,他们看到朱允熥的时候,神态表情各异,都流露出不同的神情。
“见过吴王!”
他们看着朱允熥,齐声喝道。
“郑和,还不快跟我介绍一下?”
朱允熥微微点头看着几人,亲和地对郑和道。
“是!”
郑和引出左手边的一人道:“这是黄乐翁,潍州昌邑人。”
黄福一副心宽体胖的样子,这副体态倒与朱高炽差不多了。
“见过吴王!”
黄福,字如锡,号后乐翁。
中书省益都路潍州昌邑县人。
中国明朝初期政治家。
历史上的黄福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中乡试,后来就以太学生出任项城、清源两地的主簿,紧接着调金吾前卫、升龙江左卫知事、经历,后来因为上疏议政受朱元璋的赏识,一跃拔擢启用,在工部出任了右侍郎。
此人在历史上风评极好,私底下与杨士奇、解缙交好。
朱允熥点零头,对于黄福之名略有耳闻。
因此很是满意。
其实黄福在历史上治理交趾的时候还是很厉害的,并且让越南后黎朝开国太祖黎利都忍不住赞叹了一句:中国遣官吏治交址,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朱允熥对于对方的投奔还是极为满意的,正好拿来治理辽西。
“这位是王景弘,颇有治理宫内之能,并且我与景弘一见如故,颇对我的见解。”
郑和看来对于这位王景弘颇为推崇。
事实上历史中王景弘就是接的郑和的班,并且郑和在印度病故后,就是由王景弘带回来的。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
明洪武二十八年入宫做了宦官。
后来“有拥立皇储功”,与郑和同授正使宦官,深得明成祖朱棣器重。
永乐三年,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
永乐五年,二下西洋。
宣德五年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
王景弘一看就是非常机灵的样子,朱允熥对他也非常满意。
“看来你给自己找好副手了,不过三宝你正值壮年,可不能偷懒全都推给王景弘!”
朱允熥笑着对郑和打趣起来。
知道自家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