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能详细这酒的情况吗?比如产量、度数、价格区间这些方面。”
王保红微笑着回应:“李主任,咱们黔省生产的白酒的确主要是以酱香型为主,茅台更是声名远扬。”
“而我们义县所产的‘贵醇’酒,主打 30 度左右的产品,这个度数对于不太习惯高度烈酒的消费者来,入口更为顺滑温和,市场接受度较高。”
“从产量上看,虽然我们比不上茅台的大规模生产,名气也法和其比较。”
“但义县当地有几家颇具规模且酿造经验丰富的酒厂,它们长期与我们供销社合作,目前的月产量加起来足以满足我们之后物资的交换的需求。”
“当然了,李主任您也知道咱们黔省的粮食产量并不高,我们也并没有办法完全使用白酒来作为这一次合作的交换资源……”
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深入探讨,双方逐渐明晰了彼茨需求和底线,在交换物资的清单上一项项地写下了可行的物品,除了手工编织品和“贵醇”酒,还增添了一些特色坚果、干货等。
对于每种物资的数量、质量标准以及交付时间等细节,也都进行了细致的协商与敲定。
在运输环节,双方商定共同承担风险,利用各自的运输渠道资源,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目的地。
同时,为了保障两地市场的供需平衡,他们还制定了一套灵活的市场监测与调控机制,以便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物资的交换与投放计划。
随着讨论接近尾声,气氛也越发融洽。李主任笑着伸出手,对王保红:“王科长,这次合作真是让我看到了义县供销社的诚意和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进,把这次以物换物的合作办得红红火火,为两地的发展都做出贡献。”
王保红连忙握住李主任的手,坚定地回应:“李主任,这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确保合作顺利进行,让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而此时,祁玦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省商业局对他们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表示会在政策和资源上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无疑给整个采购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大家对这次采购任务充满了信心。
与黔省省商业的同志交接妥当后,王保红他们所乘坐来的大货车,在这个时候也派上了用场。
车身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轮胎上还沾着来时路上的尘土。
司机师傅早早地就将货车开到了指定的位置,打开后车厢,仔细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