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或者也可以只采用我们这边的民族特色。”
“就拿咱们的布依族和苗族来,他们的传统图案精美独特,要是和滇省白族、壮族的编织手法相结合,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新颖又别致,没准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既然滇省那边的少数民族所编织出的特色布料可以拿出来进行交换,也可以穿到其他的地方,为什么我们黔省的不可以?”
王保红轻轻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鼓励道:“祁玦,你这想法很有创意啊!继续下去。”
祁玦受到鼓舞,愈发来了精神,挺直腰杆接着:“红姐,我还想啊,咱们供销社可以组织一些本地有手艺的妇女,让她们来学习这些融合后的技艺,这样既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给大家创造增收的机会。”
“等做出成品,咱们通过供销社的渠道销售出去,不定还能成为咱们义县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呢!”
王保红双手抱胸,微微沉思后道:“确实是个好路子,不过在实施之前,咱们得先做好调眩”
“一方面要了解本地妇女参与的意愿和能力,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学习、能不能掌握这些技艺;另一方面,得摸清楚市场的接受程度和潜在需求,不能盲目投入。”
祁玦连忙点头:“红姐,我明白。我这就去准备调研工作,争取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来。”
王保红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去吧。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商量,我很看好你这个点子,要是做成了,对咱们供销社、对咱们当地百姓,那都是大好事。”
祁玦满怀信心地转身离去,脚步轻快而有力。
王保红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满是欣慰。
她深知,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如同点点微光,汇聚起来,就能照亮义县供销社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探索、突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夜幕悄然降临,供销社的办公室却灯火通明。王保红坐在办公桌前,面前堆满了文件资料,她揉了揉酸涩的太阳穴,再次埋首其中,仔细梳理着滇省之行的各项细节,为下一季度采购计划做精细筹备。
不知过了多久,张奇抱着一摞资料推门而入:“保红,数据都核对好了,你看看。”王保红接过,逐页翻看,时而点头,时而提笔批注。
“张奇,这些资料很详实,辛苦你了。咱们得把滇省合作带来的机遇充分展现出来,让商业局看到咱们的潜力。”
张奇憨笑着挠挠头:“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我这就去把后续的整合一下。”
此时,徐敏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