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牙道:“经理,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我办这个厂,不是为了我个饶得失,是真真切切想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我知道现在情况棘手,但只要还有一线生机,我就不想放弃。至于副经理的职位,要是因为我坚持做认为对的事而错过了,那我也认了。”
杨经理看着王保红坚定的神情,微微叹了口气,既有些无奈又带着几分欣赏:“你这性子,倔得很呐!”
“行吧,既然你主意已定,我也不多劝了。”
“不过我丑话可得在前面了,你可得想好,这件事白了就是已经被驳回了,后面的的路不好走,要是想重新推动织布厂项目,你得拿出更有服力的方案来,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
“上头的政策变化你也清楚,审批标准愈发严格,市场竞争又激烈,你要再折腾,风险可不。”
“而且,供销社这边的本职工作你也不能落下,要是两头顾不好,到时候可就难收场了。”
王保红重重地点零头:“经理,我知道,我一定尽力。谢谢您的提醒。”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王保红心情沉重地回到自己的工位,对着之前整理的资料发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她深知,织布厂项目承载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更关乎民族传统手艺能否传承下去,绝不能轻易放弃。
许久,王保红咬了咬牙,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她深知,当务之急是要摸透当下的政策要求。
于是,她利用供销社的资源,四处打听,借阅与手工业发展、经济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逐字逐句地研读,笔记记了满满一本。
通过学习,她了解到,当前国家虽处于动荡时期,但对能解决民生问题、发扬民族文化且符合集体化生产的项目,仍给予一定支持,前提是必须突出政治导向,为工农兵服务。
有了政策依据,王保红开始深入市场调眩她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于周边的公社、大队。
彼时,集市上的氛围与往日稍有不同,处处张贴着革命标语,人们的穿着也较为朴素统一。王保红混在人群中,仔细观察顾客对手工艺品的需求。
她发现,带有红色元素、歌颂工农兵形象、兼具实用功能的手工艺品格外受欢迎。
比如,绣有毛主席语录的手帕、编织成工农兵劳动场景的竹编摆件等,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寄托,又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
与供销社店员交流时,王保红得知,在当时物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价格亲民也是产品畅销的关键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