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莫哥瞪了他一眼,道:“再忍忍。”
这孩子有一半契丹血统,一半唐人血统。
自从契丹归唐后,便有不少契丹人心慕大唐,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唐子民。
李莫哥便是其中之一,他费了好大劲,娶了一个唐女为妻,又给自己取了唐名。
然而契丹内部,反唐的人终究占了多数。
李莫哥怀疑契丹要反,为了不被连累,便卖了所有牲口,举家迁到沧州过活。
李莫哥搬家前就打听清楚了,沧州是新城公主的封地,只需向公主府交税。
新城公主又是个仁慈的公主,对封地百姓极好。
李莫哥借了不少子母钱(高利贷),走了很多路子,终于成为新城公主封地的户民。
谁知好景不长,日子还没安稳下来,沧州刺史府忽然下公文,向新城公主封地的户民收一笔人头税。
说是高句丽要打新罗,大唐为救援新罗,需要立刻集结一支军队,所以需要一批军饷。
人头税高的惊人。
李莫哥被强行征税,导致无力还钱,宅子被人家收走了,只能成为流民。
很多流民们都在说,河北的日子虽不好过,关中却极为富饶。
只要到了天子脚下,也许还有一条活路。
这是李莫哥心中最后一丝希望。
便是这丝希望,压制着他心中的愤怒和怨恨,让他走到了这里。
便在这时,前方隐约能看见一座城池,城池与一条河流相连,河流之上,舳舻千里。
好一座富饶的县城,不愧是天子脚下。
流民们都开始奔跑起来,有人在喊:“真的在施粥。”
李莫哥抱住儿子,扛着妻子,也大步奔了过去。
城门之外,摆了八个粥棚,周围有军士看守,流民们只好排队领州。
有想插队之人,立刻被军士乱棍打走。
李莫哥排着队伍,总算和妻儿各领了一碗粥。
粥中粟米不少,一碗下去,虽谈不上饱,总算有了些力气。
李莫哥带着妻儿,在粥棚附近找了个位置坐下,便朝周围流民打听情况。
正与一名奚族裔唐人交流时,远处忽然有人大喊:“快瞧,有运粮船过来了,肯定是朝廷赈济咱们的粮食。”
李莫哥探头看去,果然有一艘大船沿着河流驶了过来,船上隐约能看到军士。
他精神一振,有这么一大艘粮船过来,便说明皇帝不会不管他们,心中霎时间便踏实了。
他回到妻儿身边,安慰了他们几句,几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