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对武家兄弟没什么好感,自然不会阻止,他将奏章递给了于志宁。
“于公,这是皇后的表奏,你且瞧瞧。”
于志宁小心翼翼的接过,看完之后,忙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李治笑道:“怎么了?”
于志宁苦笑道:“知微并未受太重伤势,怎能因这种小事,外放武氏两位郎君。”
李治道:“于公不必担心,皇后这么做也是一种表态,不愿亲族过多影响朝政,和当初徐充容请旨外放徐齐聃类似。她既有此贤德之举,何不成全她?”
于志宁感叹道:“还是陛下慧眼如炬,皇后殿下贤德仁厚,对亲族态度,颇有当年文德皇后的风采。”
李治当即命王伏胜将奏章拿到中书省拟诰,又吩咐道:“召刘仁轨来甘露殿觐见。”
王伏胜应诺去了。
李治信步回到甘露殿,坐在御案后默默沉思。
最近西突厥的战事已接近尾声,他的压力小了很多,开始琢磨着下一步计划。
大唐最大的危机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河北地区。
首先,绝不能再因为朝鲜半岛的战事,影响到河北地区的民生。
在他印象中,泉盖苏文再过九年才死。
随着他的死,高句丽分崩离析,两年后就被大唐消灭。
所以现在也不必着急。
先用这九年时间,让河北休养生息,到时再一鼓作气,消灭朝鲜三国,不让新罗摘了桃子。
当然,要想缓解河北地区的民怨,光凭减免三年税收,肯定不够。
这只是第一步。
李治最近一直在琢磨长孙诠的话。
河北最大的问题是徭役。
其实严格来说,徭役不仅是河北的问题,也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问题。
百姓们一年必须服一个月役,负担沉重。
然而要想减免徭役,却也并非草率可以做出的决定。
这个时期官府力量有限,一些大的土木工程,必须征召民力来完成。
这也是生产力不足造成的。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让官府出钱雇佣民力,完成那些大的工程。
可如此一来,国库压力太大,地方官府也更容易贪污。
所以徭役之事,急躁不得,需得慢慢筹谋,一步步尝试。
正思索间,刘仁轨来到殿外求见。
李治传他进来。
未几,刘仁轨进入大殿,叙礼毕,李治问道:“刘卿,朕召你过来,是有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刘仁轨道:“臣恭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