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清流,出发点也是为了国家。
李治也无可奈何,不能直接把他们贬了,造成朝堂混乱。
他这阵子也在慢慢琢磨着,必须想个法子,让文官们意识到羁縻制的弊病。
这些文官们长期待在京师,并不与突厥人接触,将心比心,以为大唐只要对突厥人仁厚,他们便会感恩戴德,尽心归附。
这是时代的局限,眼界的局限。
连薛仁贵这种军人,不与游牧民族直接打仗,也无法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李治正是想利用一下贺鲁,改变一下文官们对外族的想法,从而推行羁縻政策的改革。
所以贺鲁越狂妄越好。
……
五日之后,苏定方押送着贺鲁和一干俘虏返回长安。
李治下旨,命苏定方押着贺鲁,绕到长安城南边,从明德门而入,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向北,游街示众。
到了朱雀门,队伍再转而向西,随后折而向北,从光化门而出,朝昭陵方向而去。
李治这是直接打算在昭陵献俘。
囚车之内,贺鲁先被游街示众,又听说自己被送往昭陵,祭拜李世民,十分恼怒,一路上不住的破口大骂,既骂李治,也骂苏定方。
后来被随行军士把嘴封住了,才总算安静下来。
到了下午,献降队伍总算来到昭陵,李治早已带着群臣,在北司马门祭坛等候。
来到山下,所有人全都下马,贺鲁也被押下囚车。
经过太宗陵碑时,押送他的将士还逼着他朝陵碑叩首。
沿着主道一路上山,绕到北司马门。
此处是昭陵的祭拜台,南高北低,五层结构,一层比一层高。
李治和群臣正站在第四层,西角修建了一个跪台,台上有一个石碑,都是临时搭建,上面记载了贺鲁的罪行。
贺鲁被押到跪台,面朝着主陵而跪。
他奋力想要站起身,却被四名军士,用四根哨棒牢牢压住肩膀和双腿。
其他俘虏则都跪在第三层。
随着礼仪官唱礼,李治出列,亲自向太宗祭拜,并且祭念拜文。
因祭文太长,他只念一部分,剩下的由礼仪官代念,足足念了两个时辰,才总算念完。
李治又按照流程,去西边的太宗寝宫祭拜。
当他回到祭台再拜时,流程按理来说,已经走完了。
李治却忽然朝贺鲁走了过去,群臣都吃了一惊,侧头望着他。
李治来到贺鲁跟前,将堵住他嘴巴的纱布取下,沉声道:“贺鲁,朕有话要问你。”
贺鲁死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