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提议,将吴王流放的子女,全部赦免,挑选一人,承袭吴王爵位。”
李治看了李贞一眼,道:“准奏,可册封李恪长子李仁为吴王。”
李仁便是小吉。
他当初被越王李贞用一个替身换出,藏在皇宫,就是防止长孙无忌对李恪后人赶尽杀绝。
长孙无忌既已认罪,接下来就该讨论如何处置他了。许敬宗拱手道:“陛下,赵国公毕竟劳苦功高,身份特殊,臣提议,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一起会审。”
这句话表面是帮长孙无忌说话,然而三司会审,是目前大唐权威性最高的审查方式。
审问结果出来后,就要公事公办,连皇帝也不好轻易推翻。
长孙无忌这些年来,做过的僭越之事,不在少数,倘若全部挖出来,只怕不仅是死罪,还要牵连族人。
长孙无忌终于抬起头,朝李治看了过来。
李治道:“既然赵国公已经认罪,就不必三司会审了,直接朝堂决议便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赵国公?”
于志宁慢慢起身,沙哑着声音道:“陛下,赵国公虽犯有大错,念在他历经三朝,对大唐有大功,便将他削职为民,永不录用便是。”
这话说的既是长孙无忌,也是他自己。
他担心自己将来也有一天,步上长孙无忌后尘,故而想保长孙无忌不死,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李贞怒声道:“赵国公虽有功劳,然而吴王何其无辜,他是先帝子嗣,大唐亲王,为国家戍边多年,平白受冤而死,难道就白死了吗?”
崔敦礼跟着出列,颤巍巍跪倒在地。
“当年吴王之事,老臣也有不察之责,请陛下降罪。”
这句话,便把李治也装了进去。
当年处死李恪,李治最后也是同意的,同样有不察的过失。
听到他这句话,原本想要出列附和李贞的人,都不作声了。
李贞此时也进退两难。
他虽想帮李恪讨回公道,却也不愿打皇帝的脸,站在原地,皱眉不语。
李治忽然朝李勣看了一眼。
李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快步出列。
“陛下,赵国公是当朝国舅,确有大功在身,由您处置,稍有不慎,恐引天下人非议。老臣以为,不如将赵国公交由先帝处置。”
群臣听完后,都是一愣,心道:“先帝已死,如何交给先帝处置?难道是处死他,送他去见先帝?”
李治却知李勣并非此意,问道:“如何交由先帝处置?”
李勣道:“可按照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