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贪婪的红线,只要过了这条线,便是违法之举。”
李弘点了点小脑袋,道:“父亲,孩儿听明白了,不过为什么官府不能帮助那些人呢?”
李治愣了一下,道:“弘儿,你说的帮助,指的是什么?”
李弘道:“官府也可以借钱给他们呀,这样他们就不用还那么高的利钱了。”
李治捏了捏下巴,陷入沉思。
李弘的这个建议,基本上就是后世银行的做法了。
如今国库的钱那么多,放着不动实在可惜,正好可以借给需要的人,将利息设置低些,既能增长营收,也能让民间百姓,不必借高利子母钱。
其实大唐已经有类似的营当,名为质库和柜坊,一个典当,一个存取钱。
不过这都是民间机构。在他印象中,北宋时期才设置了官家抵当所,允许百姓们抵挡物品换取钱财,以渡过燃眉之急。
此事与田制改革不同,推广起来的话很容易。
不过李治有心锻炼李弘的实践能力,微笑道:“弘儿,这件事你可以跟东宫官员商议一下,拿出一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李弘怔怔道:“父亲,您让我来负责吗?”眼中带着几分喜色。
李治道:“问题既然是你发现,当然由你来解决,不过必须考虑周详,若有弊端,我可不会通过。”
李弘喜道:“那孩儿这就去找苏洗马他们商议。”拱手行了一礼,告退离开了。
今日的奏章不多,李治很快便处理完毕,出了甘露殿,琢磨着去哪一个宫殿消磨时间。
忽然间,他想起一事。
最近常听武媚娘说,常山公主跟卢照邻走的很近。
卢照邻是李治的近臣,为人豪爽大方,又有诗才,常山公主若是喜欢,李治倒也不反对。
只是不知,常山公主为何一直没有来找他提此事。
李治身为兄长,觉得还是应该主动操心一下妹子的婚事,便迈步朝着公主院而去。
来到公主院,早有宫人通报,常山公主和新城公主都在殿外迎驾。
两女拥着李治进入殿内,请他坐了上首,常山公主正要亲自给李治煮茶,被李治给拉住了。
“茶就不必了。常山,马上又到年底了,太史局上奏,说明年是吉年,适合婚嫁,你可有意中人啊?”
公主的大婚非同寻常,各种准备就需要大半年,所以需得早早筹定。
常山公主听完后,不仅脸红了,耳根也红了,这一看就是有戏。
新城公主笑吟吟的道:“兄长,阿姊已经有意中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