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御状。”
长孙诠微微一惊,道:“那岂不是又要将那则谶言掀起来?”
长孙无忌当初就是因此事被罢官削民,此事闹大,对长孙一族绝没有好处。
长孙无忌缓缓道:“你待会入宫后,把此事告诉陛下。”
长孙诠提醒道:“大兄,陛下若为李君羡翻案,只怕有人会借题发挥,对你不利!”
长孙无忌靠在椅子上,悠悠道:“你可知我在昭陵的一年多来,除著书之外,还在做些什么吗?”
长孙诠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道:“我在想自己为何会输给宫中那位。”
长孙诠心中一凛,没有接话。
长孙无忌缓缓道:“我将她当上皇后之后的每一件事,都仔细分析了一遍,发现她很喜欢用一个手段。”
“什么?”
“她喜欢故意拿些诱饵,诱我犯错,而她则坐镇中宫,紧盯着我,以静制动,如此立于不败之地,我自然胜不过她。”
长孙诠劝道:“大兄,事已至此,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长孙无忌感叹道:“我也不想再跟她斗,只可惜,她似乎不打算放过我。”
长孙诠变色道:“您是说?”
长孙无忌沉声道:“李义元的事,知道的人应该不多,然而我一个家仆出门买点东西,就听到此事,你不觉得巧合吗?”
听到这里,长孙诠也明白过来。
武皇后故技重施,又用李义元的事引诱长孙无忌犯错。
“那咱们不理就是了。”
长孙无忌摇头道:“就算不理,李义元也会在朝会告御状,既然如此,不如由我们说出来。”
如果由长孙诠说出来,便仿佛告诉皇帝,长孙一族已经为当初之事忏悔,任凭皇帝发落。
也许皇帝会看在这一点上,不再追究往事。
况且,他兄弟二人正在替皇帝效力,皇帝也会多顾念几分。
“我明白了,待会狩猎时,我就将此事告诉陛下。”长孙诠沉声道。
午时刚过,长孙诠便前往皇宫,从掖庭宫与太极宫之间的长长甬道,来到禁苑。
林外的营台处,已经来了许多官员和外国使节。
因为吐蕃战事的缘故,这次出使大唐的外国使节比去年少了很多。
六诏国、西羌诸部几乎都没有派人来。
不过西域方向,倒是来的整整齐齐,臣属大唐的西域国家十一月就提前来到长安。
在大食的威胁下,唐朝对他们的庇护前所未有的重要,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