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笑道:“都记着呢。”
这时,杨才人的内侍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喊道:“杨才人传一道乌骨鸡汤!”
乌骨鸡是一种很名贵的食材,在各大药膳菜谱中,都是上等药膳食材。
后宫内,不仅很多嫔妃喜欢乌鸡汤,秦少监和张少监也都爱喝乌鸡汤,故而乌鸡是抢手食材。
当即有女官道:“没有乌骨鸡了,西域雪鸡成不成?”
那内侍尖声道:“我才不信没有,杨娘子今日就要喝乌骨鸡汤,你们看着瞧吧。”转身大步离去。
众人也没当回事。
只有宋尚食暗暗疑惑,她隐隐觉得那内侍态度与平日不同,趾高气扬的,于是派人去蓬莱殿打探。
一打听后,果然有问题,原来皇帝正在蓬莱殿西院,也就是杨才人的屋子里。
宋尚食赶忙命人优先做好乌鸡炖汤,检查五次之后,这才送到了蓬莱殿。
李治并不知道自己每日用的膳食,经过多么严格检查,也未觉得今日的早膳与平日有何区别。
他和杨才人一起用过乌鸡炖汤后,便迈步朝着甘露殿而去。
来到外殿,军事方面的奏章,已单独放在桌案上,李治拿起来翻看着。
其中一部分与契丹有关,另一部分与高句丽和百济有关。
契丹虽然现在弱小,将来却是个隐患,这也是李治格外重视的原因。
昨日大臣们的意见都太过温和,照抄回纥和吐蕃的战后处置方法,并不合他心意,所以他没表态。
今天大臣们上的奏章,态度都强硬了一些。
不过依然没有人契合他的心思。
契丹人所占的土地,与漠北草原不同,水资源更加丰富,能直接转化为农耕地区。
将来的辽朝,就曾开发过这些地区,利用数十万宋人、渤海人奴隶,在科尔沁草原开荒,修筑城池,划分州县。
开荒筑城修路,这才是长远之策,李治也打算效仿。
不过这事不必着急。
眼下契丹俘虏还没到长安,等先处置了契丹人,再考虑契丹土地的开发也不迟。
其实东北最适合耕种的地方并不是契丹地区,而是营州东北方向的东北平原。
那里土地肥沃,是一片最适合耕种的黑土地,将来可以发展成粮食基地。
两汉时期,这片地区还由中原王朝控制,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在其地置汉四郡。
后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被外族侵占。
唐太宗一心想打下高句丽,便有收复这片故土的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