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总归是挂不住面子,莫不如主动些,俺也顺便再从雷员外那里请教请教,倒是不着急决定作甚。”
“好汉子。”高捕快想了想:
“不如去宁陵县,县中商业更加发达,买卖也好,以十二郎的头脑,重新起家也未尝不可。”
“哈哈哈,那借高捕快吉言。”
宋煊与高捕快东扯西扯,宋康听了半天悄悄拿了一杯凉浆走了。
看样子老三这里是真的破产了。
宋煊瞧见二哥走了,嘴里说着留高捕快吃饭。
高捕快连忙说自己有地方去,不好意思再占宋煊的便宜了。
宋煊送出店门,自顾自的上去歇息。
倒是没一会张方平便来了,他早上去给别人佣书赚点钱财。
可惜如今没有什么家教盛行,特别是没有考取功名之人,别人也不会请去教导自家孩子。
但考上进士的人,也不缺这点家教的钱了。
抄书便是大多数读书人补贴家用的手段,甚至还可以去街上摆摊写书信之类的。
“十二哥。”张方平一下就靠在躺椅上,摇着扇子:
“这些日子你还去私塾吗?”“不去了。”宋煊同样摇着扇子:
“半个月后咱们就提前过去吧,免得水土不服。”
“明白。”张放平应了一声:
“那俺就把书抄快些,多接了两家的。”
“嗯,你总共是要有些盘缠在身上的,加油干。”
宋煊倒是没有拒绝张方平去佣书的活。
文人嘛,总是有自己坚守的世俗看法。
张方平就是喜欢宋煊这点,无论有钱没钱都能交朋友。
因为他真的看见过山神庙那些乞丐做叫鸡。
待到吃过饭后,二人在阁楼上看书。
宋煊看过一会便睡个午觉。
张方平则是默默背书。
就算考上应天府书院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这绝不是自己最终的目标。
金榜题名才行。
在大宋只要中了进士,那便算是鱼跃龙门了,纵然是小官,那也是官。
不出一年,朝廷发下来的俸禄便足可以改变家里贫寒的窘境。
考公在大宋可谓是政治正确。
张方平有时候就佩服宋煊这股子洒脱的劲头,可自己怎么都学不来。
反倒被宋煊劝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没必要模仿别人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张方平愿意跟着宋煊一起在宋氏私塾读书,除了是需要看更多的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宋煊根本就不好为人师,他只做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