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他是经历过官场的。
他遇到那些张嘴闭嘴之乎者也不干实事的同僚,实在是厌恶的很。
满嘴的圣人之言,可惜全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被誉为大宋第一完人的范仲淹,对于这类读书人当真是看不上眼。
饶是宋绶对宋煊的这句话也是十分认同,他也是在官场上厮混数年,当然晓得不少读书人当官后的秉性。
郑戬没有再过多辩驳,至少他没有揪出宋煊这话里面的漏洞。
宋煊要是在现场,定要说上一句不用俺出手,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晏殊放下手中的书稿:
“希望你今后能够保持住本心,学业更加精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宋十二之言发人深省,你要多向他学习。”“多谢晏相公教诲。”
张方平自是晓得宋煊是自己的挚友,此事也无需他人提醒。
尤其是他觉得宋绶对宋煊的观感缓和了一些,就算七日后考取应天府书院,有他当考官,对上宋煊的策略,也不至于过于难堪。
随即宋绶又起身,唤张方平过去,拿着他的策略仔细指点,属实是给学霸开小灶去了。
“姐夫,你对宋十二这个学子很是了解?”
郑戬与范仲淹虽为连襟,但政治立场全然不同。
就算是后期范仲淹当宰相的时候,郑戬也是不与他亲近,而是与同样游离于新旧两党之外的宋痒兄弟自动抱团。
“有过了解。”
范仲淹便缓缓的诉说了一二宋煊自小到大的事迹。
听的郑戬频频挑眉,他爹活着还不如早死呢。
如此看来此子还没有跟他二哥一样堕落,当真是异于常人!
更不用说还有读书天赋,以前是个神童,都不被家族重视,如今自己跌跌撞撞,衣食无忧,还能进心上学。
在他成长过程当中,没有什么人教导,心思异于其余学子,那也是情有可原。
郑戬长叹一口气:
“姐夫,此子虽然有才,但我觉得你需要费大量心思,才能矫正他的想法,偏偏此事最难。”
范仲淹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对于如何教育宋煊有着自己的计划。
如今听的张方平转述宋煊的言论,越发觉得此子将来当了官,定然不会随意与他人联合起来压榨百姓。
极大可能会要同那些看不过眼的官僚对着干呢!
范仲淹对宋煊是鼓励的态度,年轻人若是没有一股子闯劲,还怎么在官场上往上走,更好的建设大宋,以及惠及治下百姓?
难不成要与那帮虫豸同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