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科举考试当中的进步举措,张亢也是赶上好时候了。
许多考官都会判断出差错,诸如郑獬被考官记恨,发现一篇文章像他写的,故意罢黜,结果郑獬高中状元。
还有苏轼也想要让自己门下中举,判断是他弟子所写,将其列为第一,结果他弟子名落孙山。
如此种种栗子,都是科举考试防考官的进步。
张亢瞧着宋煊的策论,不应该吧。
他的写的论点论据什么的,都挺合适的,一时间张亢看不出什么问题。
“这篇兴许是十二郎用心书写的,故而毫无破绽,再看下一篇。”张亢自己换张,细细看下来,然后他的眉头再次挑起。
“不是吧。”
他怎么每个策论都那么多的论点啊,宋十二也未曾得到名师的教导,凭什么他都会啊?
有些问题比自己这个当官处理过的事情,写出来的建议都极为妥当。
待到全部看完,张亢把手中的书稿放下:
“十二郎这字真是越看越喜欢。”
包拯:???
一门两进士,祖坟冒青烟,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进士,看了十二郎的策论就只夸他字好看?
没道理啊!
方才你不是说什么要指点一二吗?
咋屁话都不说,开始矜持起来呢?
宋煊自是满眼期待的瞧着张亢,想要查漏补缺,听听接下来的话。
但张亢又拿起一旁张方平的书稿:“我来看看你写的。”
张方平:???
宋煊了然,这是要都看完了,再一起做评判。
也是。
宋煊对于考试是从小经历到大的,老师都是集体判卷。
看着张方平的书稿,张亢的眉头舒展开了一些。
他写的好是好,但还是有些稚嫩,需要多加练习才对,问题不大,况且又有宋绶的批语,该提点的也都提点到了,自己没必要画蛇添足。
最后张亢看着包拯曾经写的书稿,嘴角含笑。
终于她妈的~对味喽!
这才应该是没有应举学子的正常水准嘛。
要不然让十二郎看去,还以为我老张家一门双进士有水分,小觑俺呢!
随即张亢信心大增,对着包拯一顿输出。
包拯:???
方才说好了要给我们三个人评论,结果你光给我点评是吧?
包拯虽然知道自己与面前这两位本地的读书天才,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可没想到差距如此大!
虽然张亢对他很热情,而且有些热情的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