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了一下跟在丁哲后面的学子,衣服上的补丁足有七八个,穿着草鞋,面色坚毅。
他看向宋煊也是率先行礼。
“丁捕头,你知道的,俺家里人口多,房间是有不少,但就剩了一间可以居住的房间,较为简陋,还望这位同窗不要过于嫌弃。”
石介连忙开口道:“这位同窗能收留我居住三日,便已经极好了,我并无他求,在下石介,兖州奉符县人,行十九。”
“宋煊,宁陵县勒马镇人,行十二。”
“多谢十二郎。”
宋煊便亲自引着石介往前走,他自是不晓得眼前这个人求师于范仲淹后,走上泰山学派创始人的道路。
泰山学派是理学开始崛起初期出现的一个学派,这群人都是主治《春秋》的!
石介比宋煊年长三岁,虽然他长得不如宋煊高,整体也是脸色较黑,捏着包裹的手有茧子,像是长期在田间劳作一样。
整个人也显得极为壮实。
他一点都不像是只知道死读书的读书人。石介进入宋煊家中目不斜视,只是到了院子里,发现有武器架迟疑了一二。
方才眼前的捕头对他如此客气,怕是家中有人当武官吧?
武人向来跋扈,可不是嘴上吹出来的。
宋煊在前头带路,说自己也是刚搬到此处,准备参与入院考试,说起来大家都是外乡人来此。
那勒马镇顺流而下就到了宋城,离家不超三十里,算什么外乡人?
可石介也没想到眼前的少年郎会与自己交底说这些,像是很好客的模样。
不过宋煊的几句话,确实拉进了双方的距离。
连石介都没觉得自己因为几句家常话,心中就放下了不少戒备,轻松了许多。
随即宋煊喊来陶宏,找一床薄被子来。
此间屋子不朝阳,半夜怕是有些凉,盖盖肚子省的着凉闹肚子,耽误了考试。
宋煊虽然热情,但也没有让自己伙计让出好房间,供陌生人睡觉的习惯。
陶宏抱来一床薄被,石介接过来连连道谢。
被子里充斥着,更是让石介晓得,绝非寻常人家。
习文是费钱,但是习武更加费钱。
丁哲是看出来石介这个年轻人面相老实,才引着他来此碰碰运气。
“丁捕头。”
宋煊让陶宏交代一下石介厕所怎么用,以及明日同去书院外看自己的学号,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十二郎有何吩咐?”
丁哲立马狗腿子似的小跑过来。
“如今城内学子变多,怕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