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何时结束战争,那就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事情了。
我个人认为考官的题目有些理想主义。
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办法。
大多都是且只能有一个选择。
谈判桌上对己方的许多有利条件,全都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血流成河厮杀出来的。
若是光凭借打嘴仗,就想要让那些蛮夷臣服。
简直是痴心妄想!
两国土地之争,穷则搁置争议,富则自古以来。
如何未战就先跪?
天下岂有这般道理!
就算朝廷想要和谈,那也得发兵进行恐吓,打上几场,蛮夷才会静下心来听你讲话。
宋煊洋洋洒洒写完这篇议论文后,又回想起晏殊教导自己。
写在纸面上的文字,能留痕的内容。
莫要表现的过于激进。
然后宋煊又在结尾上填上一句。
此乃书生之言。
若是朝廷想要真正实施起来,还需亲临现场去做调查。
最重要的是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我辈读书人不可靠着臆想,在朝中一拍脑袋便制定国家政策。
宋煊给自己先叠甲,套上保守派的衣服。
如此一来。
写在纸上的言论,便算不得过于激进。
写到最后一个字落笔后,宋煊终于松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毛笔。
宋煊揉揉发酸的手腕环顾四周。
他见好多人依旧在抓耳挠腮,迟迟没有落笔。
这有啥难的?
建政这种技能许多人都具备啊。
无论是什么贴吧学两手,还是坐出租车听司机闲聊。
要么就是过年聚会父辈开始吹牛逼。
最不济还是自己在群里东拉西扯,或者看别人东拉西扯。
至于不少大手子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许多问题都能分析出来呢。
一个个挥斥方遒的,宋煊倒是没少学几手。
王从益是当过官的,对于执政是有经验的。
只不过他身体不好,暂时辞职。
恰巧在应天府这里养病,闲着无聊就参与了此番考试。
他瞧着范仲淹出的这个题目,当真是过于复杂了。
寻常学子怎么可能会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这简直是强人所难啊。
难不成范仲淹是看报考的学子众多,所以考试的题目出的这般难。
想要尽可能的刷下去不少学子?
石介趁着沾墨的笔空隙,抬头瞥了一眼。
他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