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十二郎你别误会,寺庙借贷并非只有盈利性质,还有互助性质,并且互助性质的借贷并不占少数。”
王泰是了解寺庙的。
许多人都是出于信任把钱送过来,或者给寺庙借贷,要不然寺庙放贷的生意也不会如此红火。
宋煊也晓得寺庙的放贷要比雷员外的放贷生意好上许多。
尤其是大宋商业较为发达,借贷行业也极为普遍。
即使大宋律法禁止官僚放贷,但是他们家里人并不是官员,依旧可以仰仗家族势力,进行放贷的生意。
民间更是有职业放贷人!
借贷的人从普通农民、士卒、小商贩、官僚都会借贷为生。
因为借贷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小本经营出现问题,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搏一搏去借贷。
还有北宋也重视祭祀和婚嫁方面,多是要借贷完成的。
那些读书的学子在没有做官之前,很难有什么稳定的经济来源。
除非家境优渥,但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贫苦出身,所以为了买书,求学,赶考,很多学生也只能靠借贷来解决拮据的情况。
一些官员在调任,赴任时往往也不是那么的富裕,为了应付一时的贫苦,他们也只能选择借贷。
至于厢军士卒借贷的情况,那更加普遍。
宋煊点点头。
反正在目前的大宋,放贷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寺庙那自是聚沙成塔,越来越有钱。
几人说笑着,就走到了灵台寺的街道。
就算是还没到,街上的“燃香”味道就充斥在鼻尖。
“香火还真是鼎盛啊!”
宋煊塌进庙门,依旧有人进进出出,好不拥挤。
此时的迎门僧人过来招呼,询问:
“几位小施主是上香,还是供奉,亦或者是想要参加法会?”
“吃饭!”
听着宋煊嘴里吐出的俩字,迎客僧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再次问道:
“施主方才说什么?”
“俺听闻灵台寺的斋饭是出了名的好吃,特意来吃的。”
饶是迎来送往的僧人见多了,也没料到宋煊会这般说。
王泰眼睛瞥向别处。
他自幼跟他爹一块礼佛,如此不要面皮的场面,他还是头一回见。
毕竟王泰自幼生活优越,从来没有短缺过银钱。
他爹这个宰相当的,连皇帝都要拿一壶珍珠去贿赂他爹的,更不用说其他赏赐了。
包拯强忍着咳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