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子说俺的在科举考试上的诗赋根本就不是按照西昆体所做。”
“这一个月来已经是让我一直都在背诵唱酬集上的所有诗词,用来锻炼自己。”
宋煊的诗词,赵概也见识过。
他写的确实好。
但着实在科举考试上并不占优势。
那个时候的优劣便不是范院长定夺。
那些考官还是依照西昆体来判卷的。
赵概想了想,直接提出恳求:
“不如这样,在西昆体这上面我可以给十二郎多指点一二,只期望十二郎能再写一章西游记的章节作为回报。”
“当然了,我不是说那石头记不好看,主要是在我看来,没甚意思,不如西游记有趣。”
宋煊回过味来了。
赵概已经成了大圣的小迷弟,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后面是如何发展的。
不过,又有哪个男孩,不是孙大圣的小迷弟呢?
宋煊当即行了个叉手礼:
“多谢赵兄,俺在西昆体上,正愁总是有些鄙视,一直没有放平心态,若是有赵兄的帮助,那可就太好了。”
“哎。”
赵概很是满意宋煊的态度。
并没有因为他考试排名靠前,而看不上他这个随便考考,分到了丁班的学生。
怨不得书院当中许多学子,都夸赞宋十二为人讲义气,且又极为尊重人。
年纪轻轻却不狂傲,又懂得为家兄遮掩盗诗行为。
人品没得说!
宋煊的那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词一出,整个应天书院的学子都相信,咏蛙那首诗是他八岁所做。
再加上宋煊不为强权,敢于硬怼翰林学士,逼得窦臭自杀,自是声誉极佳。
赵概觉得孙大圣胆敢一人对抗满天神仙的围攻,兴许宋十二当时一人站出来毫不畏惧窦臭的权势威胁,大抵就是他的内心写照吧?
当然最为让应天书院学子对宋煊交口称赞的。
还得是他为许多贫苦学子们,铺平了一条前往寺庙夜读的路子。
除了灵台寺,其余寺庙这些学子也会组队去。
毕竟如今的灵台寺就相当一个“自习室”,就算香火旺盛,可大殿的容纳量就是那么多人。
必须得提前占座才行!
有不少学子甚至等夫子宣布放学后,他们早就收拾好了,背上自己的书包,就奔着灵台寺狂奔而去,期望能占到一个好位置。
如今应天书院的学子们,通过跑步,体质也渐渐上来了。
从最开始的喘息不停,累瘫在地,到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