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俩,一个项羽,一个刘邦,都给我狠狠的代入,老子写死你们!”
王泰恶狠狠的拿过草稿纸,开始标注。
誓要做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面对同一道难题,每个学子内心想的都不一样。
而作为主考官的始作俑者晏殊,是知道这一首诗的难度的。
今年报考的人如此之多,超过七千人。
可解额的名额却是很少,只要录取百名以内。
这百余名的名额除了进士科外,还包含了诸科的学子。
只不过进士科最受重视,考这个的学子最多。
竞争力也更大!
名额在百余人里占比多一些,仅仅是这点优势罢了。
朝廷不是需要进士科的人才,而是进士科的人才最容易升官!
宰相须用读书人的执政方针更是加重了这一抉择。
故而无论是官学还是民学,自是都要让学生奔着进士科去用功努力。
大家学习“儒家经典”也是十分功利的。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自是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晏殊溜达巡场,自从他从宋煊那里得知久坐容易长痔疮后。
平日办公他也不会一直坐着。
晏殊巡场以来,确信大部分学子都很焦急。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好苗子竟在构思当中。
这便是考试选拔的优势。
同一道题目,不考试怎么们区分出来,谁的水平更高呢?
总比血统继承法要进步许多。
就算是高官子弟,受到大量培养,也不一定能够考出来。
荫补制度倒是满足了他们当官的愿望,可你的前途也不会太高。
顾子墨现在由曹利用瞧着。
方才晏殊已经看了一会了。
他发现顾子墨他现在整个人都失魂落魄了,一直在走神。
就是不知道被宋煊抓住了他什么把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宋煊在与窦家势力的争斗当中没落下风。
至于宋煊又病了,又是夜里家中出了事等等。
晏殊并不觉得因为这点小事的纷扰,宋煊就会发挥不出来自身的实力。
宋煊与自己一样,他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学子,遇事就慌乱的不行。
现在慌乱的是顾子墨,就足以让晏殊更加认同宋煊的手段。
懂不懂神童的含金量啊?
待到晏殊走到宋煊身边瞥了一眼。
发现他在已经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个版本,弄出来一个框架。
宋煊正在草稿纸上写着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