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曾经地球远古时期恐龙的庞然巨兽!
一头是体态修长、灵活矫健的顶级猎食者,重量只有岩马巨兽的一半不到。
荒原狼只要还有点脑子,都不会去跟岩角马正面硬刚。
而狼族采用的狩猎策略,就是靠长途奔袭,来尽可能消耗猎物的状态。
比如荒原狼的祖宗,发源自旧地球时期北美荒原的狼群,在狩猎体型大数倍的牦牛时,便采用轮番上阵的疲敌策略。
首先是采取突袭行动,只需要给猎物造成一些小伤,比如在后腿或下腹处咬上一口,给猎物带来恐惧的同时,让其陷入持续流血状态。
这点可做可不做,但如果实现了,就能大大增加狩猎成功几率。
接下来追赶猎物的拉锯战,才是狼群狩猎的重点和精髓。
在追猎当中,狼群凭借自身爆发略高的特点,使目标猎物进入惊慌逃命当中,爆发出求生本能,失去理智的疯狂透支自身体力。
实际上许多大型食草动物的忍耐力,是要强于捕食者的,为了应对严酷环境,它们更为坚毅,更适合进行长途跋涉。
比如骆驼和岩羊等等。
但这种活动的持久性,是建立在一种低耗能状态下的。
哪怕眼下作为进化荒兽的岩角马群,能在荒原长途迁徙数千公里,前进速度也只有每小时三四公里。
基本就是漫步快走的状态。
要让它们持续爆发的快速奔跑,顶多只能持续三四小时,而在三日凌空、烈阳曝晒的废土荒原,一二小时都会榨干一头岩角马。
但跟其他进化兽或人类进化者相比,这种耐力和持久力,已经是天板级别。
人类在不穿戴动力装甲,或者驾驶着代步工具的情况下,顶多层次十几分钟或半小时,再继续就会陷入脱水状态,直接高温中暑,甚至引发热射病。
而狼群采取的策略,就是让目标猎物一直保持疯狂逃命的状态,尽可能的迅速透支体力。
至于狼群,则采用提前布局、埋伏的策略,成员分散在猎物逃跑的路线上。
这样一来,每一位成员只要完成自己加速追击的那一段路程,就能将追捕猎物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位成员嘴里。
原本极限奔跑的几十公里,就被狼群利用车轮接替的手段,分成了好几公里。
最终结果就是猎物体力不支,在透支体力后被迫停下休息,然后被徐徐赶来的狼群,扑倒在地。
发出哀鸣声后,等待死亡降临。
而如今荒原狼采用策略,依旧如此,就连林风在最初时,狩猎那头虚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