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依稀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踏入贡院,把酒言欢,立誓要考上功名,入朝为官,造福一方百姓。那誓言,曹兄可还记得?”
“一刻不敢忘。我辈读书人,岂能忘本。这些年来,我跟着家父精研治水修河之术,多次外出,治理水患,修建河道。见多了流离失所的百姓,饥寒待毙之婴儿,我才知道……天下太需要我们这样的有志之士了。我只记得文兄当年来到南阳府了,后续如何?”
文在清侃侃而谈,“虽然经历波折,却从不敢忘当初的誓言。我因为得罪了人,被罢官。不过幸得长公主赏识,如今官复原职。我早得到消息工部派遣曹兄下来勘察,便一大早就寻来。希望助曹兄一臂之力。”
曹彬激动的紧紧握住文在清的手,“好啊,有文兄相帮,勘察很快就会结束。”
两个人一番叙旧,似是想起了过往年少时的誓言热血,都变得十分激动。
随后文在清问起了修建运河的事情,“修此运河,工程浩大,劳民伤财,曹兄觉得可行?”
曹彬也不含糊,激动道:“我从楠江一路勘察下来,所有的路线都记录在案。虽然还没勘察结束,但我有八九成把握。这条运河若是挖出来,的确可以解决南州五府数十县的水患问题。还能解决两岸数千万百姓的耕田灌溉问题……”
说着,曹彬拿出一张自己绘制的巨大舆图,摊开后展示给文在清看,“文兄请看。自楠江往南至淮河,需要贯通南北向的昌江,兰江,汇江。还可贯通东西向的里河,潇河,渭水。整个南州东南一带都贯通起来。灌溉,水患,还有运兵和通商问题都解决了。利在千秋的好事。”
文在清认真的听完,最后松了口大气,“连曹兄都这么说,那便是可行的。曹兄需要多少人,尽管开口,我来负责调配。”
文在清心头松了口大气。
有李枭亭的案例在前,文在清对李昊提出的开凿运河之事,一直心存想法,生怕淮南王有其他的图谋。
如今,倒是没这种想法了。
曹彬收起舆图,拱手拜礼,“有文兄帮忙,勘察很快就能结束。等上报工部,开凿运河之事定能早日确定。真希望,这运河早日开凿成,如此两岸遭遇水患的百姓,也就不必流离失所了。”
文在清拱手道:“曹兄一心为国,运河必成!”
“还需文兄多多相帮。”
“造福百姓的事,我文在清定竭尽全力。”
……
青乌县。
谢府。
却说谢安回到客厅拿着碎银子出来的时候,发现那磨镜客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