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追忆之盟主
人在年老时,和生命快要终结时,都容易回忆起过往。
王仙芝现在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
猛烈的围攻之下,他已经被甄燃玉的炽炎焚天刃划伤数处,炽热的罡芒令伤口迅速炭化,反而不会流出鲜血。
葬刺史的白骨禅杖也在王仙芝背后砸了一记,虽然未能敲断骨骼,但阴煞鬼气透入体内,仍令他经脉中剧痛钻心蚀骨。
不过,四大尸王中的后卿也被王仙芝轰了个稀烂。
后卿生前,能作金毛犼宝象,威震强敌。
化作“地仙”后同样如此,周身金光熠熠,刀枪不入。
然而王仙芝与后卿对了几招之后,身形犹箭,直接以李广射石的意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指刺在了后卿的小腹。
后卿坚固逾铁的躯体,就好像大石被烈火炙烤而爆开一样,炸成数十段尸块,飞溅得满地都是,从中还能看到破碎成齑粉的内丹。
这样如神似魔的杀伐场景,令官军战士再次感受到摧毁认知的震撼。
但王仙芝知道自己身上的伤势也不轻了。
他并不打算等待走马灯出现,再去回顾自己的一生。
回忆并不会耽误他杀人。
所以当大袖呼啸着在敌阵中切割出血泊的切口时,回忆的长河也在他脑海中全不扞格地流淌而过。
王仙芝,这个名字实在不像一个赳赳武夫该有的名字。
当年王员外在算命的柳先生给新生儿子取下此名后,不由大喜过望。
这个名字实在太让王员外满意。
“仙芝”一词,出自世说新语中东晋大将谢玄的“芝兰玉树”典故,更有光耀门庭的期许。
当年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同气连枝,合称“王谢子弟”,也实在同病相怜。经过侯景之乱,江左名门被杀得白骨成山,“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大唐开国,士族谱牒上,就被抹掉了这两家的尊名。
王员外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后人,虽然认识一些大字,却连《世说新语》都没读过,需要算命的柳先生来讲解典故,不得不说相当尴尬。
王员外不由将琅琊王氏重回士族谱牒的梦想,寄托在了长子的身上。
但过了几年,私塾先生就战战兢兢地告诉王员外,您家的小郎君胆量颇小,听中山狼的故事,都能被吓得躲到书桌底下。
胆小,温和,遇事退让。是十岁以前,所有人对王仙芝的评价。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王员外本来也不再有太大期望,正常继承家业就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